《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心得散记
能了解他人之正邪是非、体察他人之德之才的人,可称得上明智之人;能知道自己的德才长短,才称得上是明白之人。也许你能战胜别人,只不过是因为你孔武有力,只有你战胜自己,主宰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欲念,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强者。淡泊寡欲知足、知止,内心就会感到充实、富有。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人可以称为有志者。为人而不失其道和德,其品才可以久长,其身虽死而精神永存,这才是真正的长寿。
老子的这一段论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其深刻的智慧思考却留给我们很多启迪:
不管是知人还是自知,都有目的要求,对真正的“明智”之人而言:知人是为了学人所长、用人所长,自知是为了知己所短、避己所短。
斗争和较量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也可以在不同的层级上展开:战胜别人需要的是过人超人的实力,而战胜自己需要得是内在的毅力,也就是精神控制力。
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就是追求。孜孜以求无可厚非,但懂得有追求而不贪求,知足而不自满的道理,你就会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致迷失自我,同时还能充分享受生活本身的乐趣。为追求而追求,为目标而目标的做法常常使人偏离人生的正确轨道。
乐在得,悦在求,喜在有志。人生的感悟体会全在于自己,把别人的经验和感受堪称生活的全部或唯一,也会使自己迷失。别人的路不一定适合自己,重要的是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塑造万寿无疆的生命形象,一定不是物质本身的东西而只能是你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因为人固有一死,惟精神不死、思想永存。
附《道德经》该段落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