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008-03-26 10:07:06)
标签:

《论语》心得

人文/历史

修养

人格

文化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此句中“适”“莫”二字有多种解释,我选取两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以供参考:一种解释是“亲疏厚薄”,则“无适无莫就是“情无亲疏厚薄之分”;另一种解释是“敌对与羡慕”,则“无适(读无敌)无莫(读无慕)”便是“无所为仇,无所欣慕”。比:靠拢、挨着、为邻。

    孔子说:君子一类的人对于天下事世间人,无所谓亲近厚待,也无所谓冷淡疏远,能够作为标准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义。

    君子之于天下,是一个不好解释的问题。但在孔子看来,一个“义”字足矣。君子如何行事如何待人如何立于天下,那就是不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判断,不以自己的是非观念来衡量,不存在所谓的亲疏远近厚薄热冷,一切都以是否符合义的要求来评价。

    作为个人修养,应该如此,作为管理者,应当如此,作为为官当政的领导更应该如此。

    在领导的眼里,大家都一样,人人一般高,不应该在心里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不应该给员工划线,谁是谁的人,谁跟谁在一条线上,更不应该厚此薄彼,抬高一部分打压另一部分。

    孔子所说“无适也,无莫也”用生活中的大白话说就是“一碗水端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公道心。孔子提倡的君子的公道心就是讲“义”,讲社会之义。一切都置于公认的社会标准之中,一切都按照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判断。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脱、超越个人狭隘观念的境界,一种真君子的境界。
    当我们按照孔子所说“义之与比”来修炼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向君子的境界靠拢,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无适也,无莫也”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追求君子境界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