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008-03-18 16:38:49)
标签:

《论语》心得

人文/历史

修养

礼仪

文化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的这一感叹按照字面意思来讲就是说:一个没有仁德的人,怎么可能实行礼呢?一个没有仁德的人,又如何能够运用乐呢?

    如果我们用更通俗移动的话语来表示孔子的意思,甚至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内心缺少仁德的人,所有的礼乐规范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又能把他怎样呢?

    礼、乐,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要知道礼仪规范,要懂得音乐,这是一个人修养程度的具体反映。但这又是外在的东西。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内心世界没有达到仁德的境界,没有好的品质修养,他怎么会做到以礼待人,怎么能够鉴赏和运用音乐?

    孔子强调礼乐教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更重视对人思想的修炼,对人精神境界的培养,这样,内外兼修,共同提高,才有可能成为真君子,成为大丈夫。

    今天,强调对人的思想教育,强调道德修养的培养,强调提高精神境界,也是为了培养有用人才,培养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培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培养高尚的人,培养有道德的人,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培养对社会做贡献的人,一句话,培养真正的人,大写的人,顶天立地的人。

    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一个重视修身、齐家的人,一个有志于治国平天下的人,首先要从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入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