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2013-05-26 23:25:08)
标签:

文化意义

汉中

盐水帕子席

24孝

饮食文化

分类: 美食美意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今年四月的一个周末,和先生的同事一起,到汉中赏油菜花。晚上,有幸在汉中品尝了翔龙大酒店的文化大餐——盐水帕子席。
    盐水帕子席,这名字叫的别致,作为陕西人的我,也是头回听说,就让我先来说说这个宴席的深厚典故吧!

 盐水帕子席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盐水帕子席源自于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之父为郑武公,其母为申侯之女武姜。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武姜生太子寤生,郑武公十七年,又生少子叔段。因寤生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姜氏不喜欢老大,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重,武姜多次在武公面前游说,希望武公让叔段继承王位,武公没有同意。公元前743年,武公病逝,寤生继承君位,这就是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位君王。

 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在母亲武姜怂恿下,叔段亲率甲兵万人准备袭击郑都,武姜准备开城门接应。庄公得到叔段起兵谋反的密报,即命令公子吕率领200辆战车讨伐叔段。京邑百姓闻讯,纷纷叛段。叔段大败溃逃,仓皇出奔鄢邑。

 庄公对偏心的母后武姜十分恼恨,一气之下,把她逐出国都,软禁在城颖(今河南临颖西北)。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就是说除非黄泉路上,否则再不相见!但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不久又后悔起来。血浓于水,他既思念母亲,可是君无戏言,他又不愿违背誓言,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颖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 

 过了一段时间,当时在颖谷管理边境事务的颖考叔看破了庄公的心思,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就乘给庄公献礼的机会,在酒宴用餐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郑庄公被颍考叔的孝廉之举所打动,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颍考叔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虽然发过誓,但真想见老夫人也不难。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庄公听了很高兴,就让颖考叔办理这事。隧道挖好后,庄公在地下见到了母亲,十分感慨地唱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子情意恢复如初。

 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由此在民间流传开来,并且作为中国古代尊老孝廉的典范流传于后世。为了纪念颖考叔和郑庄公的美德,凡举办宴席,主人都要给客人准备好打包用的布帕,客人可随意选择食品带走。此举既可以表达客人对自己家庭长辈的尊敬,又能表达主人对待客人的大方和诚意,久而久之,形成了民间举办宴席的惯例和传统习惯。

 南逃汉中(南郑)的郑国人,一直与新郑的郑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郑庄公掘地见母之后,汲取了郑国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饮食文化,也将宴席上打包的习俗流传下来,并结合南北菜系和汉中地方饮食文化特色,不断发展,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中盐水帕子席。

 盐水帕子席沿袭至今,已逐渐成为汉中土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中民间婚丧嫁娶活动的主要宴席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就是打包,提醒每位用餐的客人不要忘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倡导尊老爱幼的美德。

 好了,啰啰嗦嗦,把盐水帕子席介绍完毕,我们开始入席。

 华丽丽的大堂里座无虚席,大约有十来桌的样子,桌上的凉菜已经摆好了。男女服务员清一色的大红汉服,倒也喜庆别致,餐具也是极其古朴的。大堂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舞台,彩色大屏幕上正在反复播放汉中的典故,介绍着深远的汉文化。

 到了7点,一位身着黄色朝服的大臣出场,开始大声宣读圣旨——演出开始。中间穿插着介绍盐水帕子席的来历,席上的菜品。

 舞台上从群舞的姑娘,独唱的女士,贵妃醉酒的男生,到戴着墨镜的鸟叔,都是店里的工作人员。原来鸟叔就是保安大叔,贵妃就是传菜的男孩,独唱的女士是酒店的销售。跳骑马舞的时候,全场被“鸟叔”的热情带动,我们团队的女士也跳上舞台,激情共舞,甚是热闹。吃饭当中,还有抽奖活动。

 这样的帕子席每人68元,不包括酒水,菜量很大,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是就图吃个气氛。我们另点了一瓶汉中特产——谢村花雕。服务员上菜和添茶倒酒都比较热情,每次都大声地报过菜名,还有很多人拉住男版的“贵妃”合影留念。

 这里说说盐水帕子席的上菜顺序:

 盐水帕子席的全席菜品按顺序分为:四干、四荤、四素、四品、四盘、四扫尾共四六二十四道。以四为基数,寓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是中国古代社会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二十四道菜,代表中国古代所倡导的二十四孝

 四干指的是庄公赐食四干碟,是盐水帕子席的第一道菜,主要是用于方便客人打包。

 四荤、四素为凉菜,又称什锦八围,是北方宴席先上凉菜的传统,亦称佐酒菜、下酒菜,是我们汉中的地方小菜。

 四品,品就是带汤的菜品,口味以酸咸鲜香为主。因为都是蒸菜,所以又称作四蒸

 四盘,盘就是俗称的蒸碗子、扣碗,所以又称四扣

 四扫尾,就是家常菜垫底、扫尾,以保证每一位客人吃饱吃好。

 上菜顺序讲究一品一盘,也就是说上一道带汤的菜品,跟一道蒸碗子,菜随汤走,干稀有致,如行云流水,依次进行。

 为了弘扬这饮食文化,饭店给每人发了一张介绍这盐水帕子席的折页。盐水帕子席传统菜单是:

 庄公赐食四干碟:炸肝尖、麻香蜀丸、炸小鱼、炸麻什

 四荤四素什锦八围,具体如下:

 四品:一品全家福、二品庄公吐哺()、三品哭竹生笋、四品棒骨老萝卜

 四盘:卧冰求鲤、乡情加沙肉、农家藕耙耙、六畜兴旺

 四扫尾:家常熬菜、传统拌菜、酸菜过油肉、炒盐菜

 总之,菜量很大,基本吃不完。饭店还给每位赠送打包食品一份,一个纸盒子里面装着一点四干碟,还有一个二十四孝故事的粗布手帕,每人一提纸袋。 

 我的帕子上印着——哭竹生笋。这个24孝的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江夏人孟宗,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叮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忽然,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根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帕子席里必然有一个带竹笋的菜品。

先生拿到的帕子上印着卧冰求鲤,这也是一个24孝的故事。说的是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帕子席也必有一道红烧鲤鱼的菜品。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提倡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盐水帕子席,在挖掘、继承我国传统饮食菜肴的基础上,也在传承起背后的文化意义。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古朴的餐具看起来很舒服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竹笋烧肉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炒盐菜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核桃馍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这是打包的盒子里面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传统拌菜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家常熬菜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鲤鱼来啦!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大家在干什么?原来是在桌子、凳子下面找奖品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菜豆腐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歌舞表演
体验汉中的盐水帕子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