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师节特刊校园 |
分类: 红袖子眼中的教育 |
每年的教师节,当所有的鲜花与掌声涌向站在三尺讲台的老师时,我们不应该忘记还有这么一群特殊的教师--为日后成就无数奥运冠军的启蒙教练。北京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健儿在各个赛场上频频奏凯,书写了属于自己一段段人生传奇。在他们获得的奖牌背后,正是启蒙教练这群默默奉献的人,教会运动员运动技能,教会运动员做人的道理,将运动员引领上走向冠军的荣誉之路——
启蒙教练 托起奥运冠军的幕后英雄
本报记者
他们,是伯乐,在众多小马中选出了日后的“千里马”;他们,是这些“千里马”的“父母”,将自己无尽的爱全部倾注在他们身上……在感怀师恩的节日里,在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之际,让我们把鲜花和掌声送给这群默默无闻的特殊教师--为日后成就无数奥运冠军的启蒙教练。
关键词:发现
三顾茅庐访得奥运冠军
出场运动员:廖辉,以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上抓举158公斤、挺举190公斤、总成绩348公斤获得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上的第13枚金牌。
出场教练:甘永奎
若不是甘永奎的坚持,廖辉年少时的执着,我们也许不会在举重台上见到廖辉,也没有机会看他登上北京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了。
“这是一块练举重的好钢”。十一年前,湖北省仙桃市业余体校举重教练甘永奎一眼看中了小廖辉。但是,廖辉的家人并不同意甘永奎的看法,一再阻挠廖辉练举重。
当时,廖辉的家人有个很“传统”的观念——“举重会把人练矮了。”在他们看来,举重选手大多“又矮又胖”,廖辉不应该走上这条路。
造就廖辉的就是他的启蒙教练甘永奎。为了把“好钢”廖辉挖到手,甘永奎三次到廖家游说,直至打动廖辉父母。
最初三年,甘永奎无微不至地关心廖辉,经常自掏腰包为小廖辉买补品加强营养。“对于我来说,甘教练就像我的父母亲一样。他非常伟大。”
从此,小廖辉就踏上了一条通往奥运冠军的“康庄大道”——十岁进体校,十二岁进湖北省青年队,十四岁入选八一队,二十岁出头就跻身中国国家队。
甘永奎十二日晚亲临现场北航举重馆为廖辉加油助威。“我听到了甘教练的加油声。他的声音,无形中给了我动力。”廖辉说。
识才教练“抢”冠军
出场运动员:孟关良,2004年,孟关良与杨文军合作,为中国赢得了首枚皮划艇项目金牌。北京奥运会中,与杨文军蝉联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冠军,为中国斩获第48金。
出场教练:管荣庭
“关良这孩子从小老实,但很聪明。谁知道,这个奥运冠军当年差点进不了省队!”说起自己的得意门生,管荣庭掩不住笑意。
往事转眼已20多年。1986年,管教练和另外一名教练一起,到浙江绍兴选苗子时,相中了9岁的小关良,把他招进了绍兴市游泳队。同年绍兴市水上运动中心正式成立,管荣庭到中心当皮划艇教练。1990年,他把孟关良招进皮划艇组。他认为这个身材高挑的孩子有潜力。
“小时候的关良,不像别的男孩子调皮得管不住。他也爱玩,但从不出格;勤奋,管得住自己;会游泳,水感好;悟性高,人聪明。教他训练技巧,很快就掌握。1991年开始,到1993年,他连续3年都是全省青少年组第一。”
但机会却来得艰难。这个年年拿第一的冠军,却一直没被省队选中。1993年,15岁的孟关良初中毕业了,对青春就是机会的运动员来说,已经到了一个紧要关口:继续训练,看不到前途;放弃,太可惜了这个苗子。当时,孟关良的父亲来到体校,要把儿子带回去,停止训练。
“已经训练到这样的程度,我真不甘心。我请他父亲相信我,给我一段时间再努力一下。我跑省队,劝说他们试一试——连冠军都不招,我们下面的基地怎么干工作?最后大队搞了大集训,前三名留省队。关良进队了。”
至今孟关良的父母见到管老师都要说起往事,表达谢意:没有这个识才的教练,一个冠军可能就没有了。“当时就看这个孩子有潜力,能有前途。但能拿奥运冠军,谁想得到?”管教练看到孟关良蝉联冠军也乐了。
关键词:关爱
做冠军的“父亲”
出场运动员:郭文珺,在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以总成绩492.3环的成绩勇夺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收获的第3枚金牌。
出场教练:黄彦华
郭文珺站上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的冠军领奖台的那一刻。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她的启蒙教练黄彦华。
由于自小父母离异,郭文珺一直跟随自己的父亲生活。1999年4月,黄彦华带郭文珺去外地比赛。回到西安后,黄彦华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在他们去比赛期间,郭文珺的父亲来到了家里,对他的爱人说自己要出一趟远门,要将女儿托付给黄教练,请他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把她培养成人。
听了妻子的叙述,黄彦华吃了一惊,他赶紧带着郭文珺到处寻找父亲,可是遍寻无果。从此,郭文珺就成了黄彦华的“女儿”,得到了他悉心的照料。
由于各种原因,在跟随黄彦华教练训练时,郭文珺制造了多次“逃跑”风波,甚至一度“下海”打过工。为了保住这个很有希望的苗子,黄彦华教练倾注了巨大的耐心和心血,一次次不远万里寻回郭文珺。
2002年,黄彦华教练带着郭文珺来到广州训练,备战第五届城运会。在集训中途,由于种种原因,郭文珺突然不想再练下去了,并直接跑回了西安。黄彦华对郭文珺私自离队虽然很生气,但他还是动员郭文珺在西安的家人做通了她的工作,使得郭文珺回到了射击队。在黄彦华的一次次无私的奉献中,郭文珺才最终一步步走向奥运最高领奖台。
最好的回报是刻苦训练
出场运动员:何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8月19日跳水男子三米板决赛中,他以总分572.90获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获得第43金。
出场教练:钟权生
说起劳丽诗、何冲,这些扬名跳水赛场的世界冠军,大家都很熟悉。而当初又是谁,引领他们走上跳水这个舞台的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俩的启蒙教练。一位32年来,一直从事最基础的跳水教练——钟权生。
“其实与别的孩子相比,何冲的身体条件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但开始训练后,他的特点就显露出来,具备了成长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潜质。”长年累月在少儿体校当教练,钟权生没少见胆大的孩子,但像何冲这么胆大的还真是头回遇到。“他什么动作都敢试,总是抢在别人前头做,哪怕摔得鼻青脸肿也不在乎”。
钟权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小何冲胆子大加上爆发力强、悟性好,是一棵学跳水的好苗子。“他最喜欢练有难度的新动作,还有强烈的表现欲,人越多跳得越来劲,是很有霸气的比赛型选手。”何冲以挑战难度为乐,常常令一起训练的小伙伴望尘莫及。
一次,何冲到钟权生教练家作客,发现教练的房子和他家的房子同样简陋,那时候,何冲心里就暗暗下决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钟教练全家能和我们现在一样,住上一套宽敞的房子。”
钟权生教练身体又有病,去年才做了肾结石手术,但插着尿管从医院跑出来又去带队训练。得知这一事何冲更是感动,他曾多次对父亲说“我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帮助教练买房,等我一有能力,我一定要实践这一愿望的。”他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如今,何冲金牌梦已圆,钟教练也快喜迁新居了。钟权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也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弟子们:“教练不需要什么回报,只要你训练刻苦,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你,就是最好的回报了。”
关键词:希望
“四年之后再创奇迹”
出场运动员:郭爽,北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争先赛季军。
出场教练:赵国怀
1992年夏天,6岁的郭爽去姥姥家玩,她看到了屋外的自行车,感觉有些好奇的她,仅仅用了一下午时间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是她和自行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显示出超人一筹的感觉。
而从此之后,小郭爽就开始喜欢上了自行车,只是这个时候,充其量只能算是“业余”。
1999年,吉林体院自行车队的赵国怀教练到通辽第五中学选材,一眼就挑中了她,这就要求13岁的郭爽必须要放弃在通辽五中读书的机会,而去长春学习自行车。而赵国怀的哥哥恰恰是郭爽母亲的同事,因此郭爽的父母也就放心地将女儿交给了赵国怀。
这一年的10月13日,郭爽来到长春,这是她从“业余”踏入专业道路的第一天。而郭爽对自行车的天赋异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和发展——因为仅仅一年之后,郭爽就开始崭露头角。2000年和2001年的200米、500米公路计时赛少年组的第一名,都被这个刚刚练了一年多的小姑娘收入了囊中。正因为郭爽这种神奇般蹿升的成长速度,让郭爽在15岁的时候,就被征调到北京亚洲自行车培训中心,参加国家青年队的集训。
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郭爽获得了第三名,“有点遗憾未能实现金牌梦。”赵国怀也忘不了鼓励弟子说:“年轻不怕失败。相信这次奥运会的比赛经历能让年轻的郭爽更快成长,力争在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证明自己,为中国自行车队实现金牌‘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