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正儿做智力测验,“小明有2本书,妈妈给他2本,爸爸又给他2本,他一共有几本”,正儿居然回答出“6本”,开始还以为他是蒙的,不过后面的几个题目他也答对了,于是就勾起了我对正儿学算术的兴致。
我先考考他十以内的加减法,我问正儿,“你有4颗糖,爸爸给你2颗糖,妈妈给你2颗糖,你一共有几颗糖”,正儿嘴里重复着题目,开始掰手指了,“8个”,看样子正儿是认真听题了,不错哦!
再来一个,“妈妈给你4个苹果,爸爸又给你5个苹果,你吃掉了2个,还有几个苹果”,正儿又开始数手指了,“7个!”,正儿开心的回答。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懂得加减的运用方法,看来这个学期幼儿园新来的算术老师还蛮有成就的嘛!
正儿十以内的加减基本都能算对,但到了十以上手指头不够用了,他就不知道该怎么算了,我说是不是要用上脚趾头啊,正儿“咯咯”笑了,我突然想教他20以内的加法。
于是我问他“你有8支铅笔,妈妈又给你6支,你有几支铅笔”,正儿掐掐手指头,发现不够用,就问“妈妈,我可不可用卡片呀”,我表示赞成。正儿跑到房间拿出卡片,先数出8张,再数出6张,放在一起,然后再一一点出来,“14”。又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小子居然会用实物替代来计算了。
我问正儿“如果没有卡片你怎么算啊”,正儿摇摇头,“妈妈来教你吧”。我出题“8加7等于多少”,让正儿伸出8个手指头,心里想着7,然后让他一个一个手指头挨着数“8、9、10…15”,正儿似乎有些不明白,我说“你已经有7了,接着再把这8个加进去就可以了啊”。我又让他算“8加6、8加5、8加3”,手指头做一个数,提醒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数,再一个一个手指头数下去。
开始正儿总会把心里想的数再数一次,我就问他“心里想着8,再数一个手指头,还是不是8呀”,正儿想了想,说不是。接着我让他把9从加2开始,一直加到9,他都不会出错了,看样子这个办法还真不错呢!
算术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今昔何年也有几点体会:
1、简单的算式运算对孩子似乎太抽象,可以利用一些实物来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分成,这样更具体也更能够吸引孩子、加深印象。
2、给孩子的问题不能总是简单的“几加几等于几”,而是应逐步采用实际应用题的形式,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3、对孩子数学智能的开发不要操之过急,要以游戏的形式,一般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时期,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选择最佳时期和恰当的方法。
精彩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