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一谈执着

(2011-08-10 17:00:25)
标签:

执着

放下

心态

性格

感悟

人生百态

社会现象

随笔

杂谈

谈一谈执着

 

 

              http://s15/middle/4c999fa7gaa22ee43c65e&690

                                             文/KaiKai

 

 

 昨晚,一个远方的朋友在QQ上向我诉说她近期迷惘、烦闷和焦虑的个人情感,希望我能够给她一点意见。我了解了她的原因以后,只给她摆出了两个字“淡化”,即是务必要把自我中心的得失淡化,不要那么执着,这样,心境就会平稳,看问题就会客观得多,处理的办法就能够周全。她接受了这个意见,并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立刻在QQ的对话框里显示了一个“多谢”的图案,然后高兴地告辞而去了。

虽说给了她这么一个简单的意见,但也引起了我对这种心态和现象的一些想法,不由得使我再翻开一些书籍来进行探讨探讨。

 

台湾著名圣严法师在其所著的《别再执着了》一书里提到:“人如果能真正放下一切,也就能够包容一切,也就能拥有一切。”

这是出家人的人生观,把放下、包容和拥有连成了一种辩证关系,说得很大气,也很超脱,六根不净的人一时是很难理解的。这句话意味深长,对于一个身体健康、思维健全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无缘无故地去执着,因为盲目的执着只会带来毫不利己也不利人的不良效果。

有的人认为,执着,是一种过分的在意、在乎或担心,这种心态是会使人像一根紧绷了的弦,不能放松,甚至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结果是,自己倍感痛苦。

不过老实说,执着也并不是完全是不好的,执着也有它阳光的一面,比如有了自信心,执着的意念就会马上展现,就能够一如既往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然而关键的前提是,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了?是否已经放下了过于主观的意识及自我中心的判断和思考,真正地以客观的态度去审视一切?如果是,这种执着就值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是会有许多问题发生的。对于所发生的问题,多半都是因为经常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去否定人家的看法或想法,而不是抱着客观的心态或是将心比心的换位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这样才会造成很多的矛盾,也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我曾经听过一位资深学者的一段话,他说:“山不转,路会转。路不转,人可以转。如果连路都没有了,尽管眼前就是悬崖峭壁,但当你往回看的时候,那还是有路的。”我理解这段话,它的寓意是人无需太过执着,“人可以转”就是“心”可以转,即观念可以转变。也就是说,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需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来说服自己。因为这种逻辑很简单,观念是能够改变思维的,而思维则能改变心态的,随之心态去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也就改变了性格,最终性格就会改变命运。

那么,执着除了反映出人的心态以外,它也是人的一种性格吗?我认为是。在广州方言里面。执着就是“硬颈”的意思,带有点固执甚至偏激的味道,它里面好像没有一点褒奖的含义,讽刺的味道则有些。

其实,“硬颈”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但凡有“硬颈”性格的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比较强的,不容易会随波逐流,做墙头草,会把握主见,态度鲜明。如果在对待信仰的方面能够做到“硬颈”,坚贞不渝,那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从另一方面来看,有时执着也可以理解为不断坚持和进取的恒心。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逆境,在处理困难或棘手的问题时,就要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和果断地处理它。这种果断有时就需要执着,因为执着就是要把责任承担起来,鼓起不畏惧任何风险的勇气,不作逃避,勇往直前。

再说,人的一生中,都离不开在成败得失中打转。尤其是当面临着挫折的时候,就要更加坚定自己信念,对自己所走正确的方向执着而不动摇,使得未做好的事要努力地去做好它,已有的错误要迅速地去改正它,未有的错误要避免重犯,把遭遇的挫折当成是一种历练,一种帮助,如果没有挫折,缺乏恒心,就显示不出人生的瑰丽来。

 

如果没有说错的话,“执着”往往是会与“放下”联系在一起的,要懂得执着也要懂得放下。正如圣严法师所说的那样:“世间的一切现象,皆为因缘生,因缘灭,生灭无常,幻有幻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把自己所有的看得太重,便不会放不下,提不起。”

其实,所谓的“放下”,这并不是单纯地去掉“执着”,不再坚持,也不是没有了自己,而是指要清除掉那种对抗心,做到真正的放下。

放下就是要过“舍”这一关,没有盲目的执着就能够淡定地、毫不犹豫地舍去没用的东西,人的视野就能够开阔,就能够得心应手地去应对所有的事情。

因此说,我们在生活中把握好执着,学习好放下,精神上才会更加安宁和平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感悟之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