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伪娘之论

(2011-01-08 14:57:23)
标签:

评论

人生百态

社会现象

伪娘

文艺

男扮女装

真伪

男人

随笔

杂谈

对伪娘之论

 

 

                            http://s15/middle/4c999fa7g75bb3b8aeaae&690

                                               文/KaiKai

 

 

    现时社会上关于“伪娘”的议论众说纷纭,它如同其他网络语言一样,充斥着人们的视听,碰撞着传统的思维和脆弱的神经。

    这种说法的出处,是来自于2010年快乐男声成都唱区的一名19岁音乐学院附中名叫刘著的男生。原因是他以女生打扮参赛演绎歌舞,令全场哗然。于是乎,有人便以其之举,冠以“伪娘”之称,并立即传遍各大网络和媒体。

    其实,“伪娘”一词,它原先是出自那些3D动漫里面的,指的是在无化妆无任何女性打扮的情况下,拥有女性般或更胜于女性的美丽容貌的男性。这种带有天生的条件和蓄意的男扮女装现象,在全世界都有,是现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一种象征。

 

    究竟“伪娘”这种现象好与不好?它与“反串”又有何区别?首先,我们必须要对“伪娘”这个概念进行剖析,以辨真伪。

    第一,如果在文艺演出、电影或其他娱乐活动里,男扮女装纯粹就是一个角儿,充其量也就是一种反串而已,例如最近在文艺界曝光率较强的草根出身的艺员李玉刚先生,他就是这类的反串角色,还颇受大众的欢迎。又如,在兔年春节即将放映的一部电视剧《怪侠一枝梅》,年轻的男演员马天宇在剧中出演男扮女装一角,他扮相妩媚,甜腻适度,女性十足定会带来爆笑场面。因此,我们不能把反串说成是“伪”,更不可把真正品味高的、赋有新颖异彩的文艺反串角色都归在“伪娘”一类。

    的确,“伪”这个字很特别,贬义性也很强,它不是单纯指带着假面具冒充的意思,而是实际指带有欺骗性的意图和目的,正如与某些伪学历、伪科学、伪中药等一样,属于违反人性和社会道德行为的一种伎俩。“伪娘”的“伪”虽说不能够一棍子打下去说它就是别有用心的伪装或欺世盗名的虚伪,但总给人的感觉就很不地道,逃脱不了那种干系。

    第二,有的男生在平时的穿着打扮上,稍微添上一点女生的色彩,如带点耳饰,或穿件略带女性化花艳的衣服等,那这种刻意的心理也只算得是中性的表现而已,这不能说这种人就是“伪娘”。

    目前,男女中性化的趋势略有增加。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新浪网”的一项民意(2019人参与)调查显示,26.3%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很多具有中性气质的人,其中3.8%的人表示身边这样的人“非常多”。另外,44.9%的人选择“一般”,23.6%的人表示“比较少”,5.1%的人表示“非常少”。还有10.2%的人表示,自己就具有中性气质。

    出现中性化的原因有多种,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具有中性化特质的人越来越多的一种重要原因。时下,对于拥有独生女孩儿的父母来说,他们当然很希望女儿长大后能自立自强,所以容易把她当男孩儿养。对于拥有独生男孩儿的父母来说,由于特别疼爱儿子,所以往往在教育中疏于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不愿过多地去磨练孩子的意志,从而容易让男孩儿变得女性化。

    那么,出现中性气质的现象究竟好不好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以三七分的观点去正视它。

    三分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具有男女两种性格特点的中性气质,那他(她)就能具备较好的竞争力与创造力。

    然而七分是说,如果男性缺乏本应具有的阳刚之气和坚强意志的话,这就很有可能会引起家庭内部,甚至整个社会性别角色分工中的阴阳颠倒。从另一个角度看,男性的性格和行为越来越与其天性背道而驰,更会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传承产生不良的影响。正如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在《环球时报》上发文指出,现在社会上有个不好的现象,即阴柔之气上升,阳刚之气下降。这种趋势不得不令人担忧。

    第三,“伪娘”应该是对那种中性化偏向严重的男性而言的。比如像刘著那样,他不仅仅平时是喜欢女装的穿戴打扮,从他的心理上就有爱做女生的情结,连他的父亲也说,他从小就觉得穿男装不舒服,穿女装就非常自在。这种心理现象,按照精神心理学来讲就是一种“易性癖”,即是心理上是女性,而在生理上却是男性,他对自己的生理性别不认同,甚至有意打扮成异性的装束,有改变性别的要求。有数据显示,易性癖的发病率为1/14万—1/10万,以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3:1。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14万患“易性癖”的男人居然也会被人以“伪娘”来进行炒作,被商业利用。当然,他们用各种媒体去扩大渲染和增大收视率,无非也是看在钱的份上。的确,“伪娘”这个词是刺眼的,有时也是被搞得混淆不清的。

 

    据社会舆论的分析,关于对“伪娘”的态度,还是持理性的、正确的评价居多。事实上,要是说单单是出于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或是指患有那种“易性癖”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男扮女装意愿和行为的话,也是无可指责的,反而是体现了多元化社会的宽容度在日益增加。可是,如果是通过某个选秀节目或选美活动去故意炒作和推崇“伪娘”,那就绝对是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低俗行为。因为这将给文化消费带来病态,很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一代价值观的扭曲变形,给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埋下可怕的恶果。

    最后,我们必须要说,我们欣赏和推崇的是那种高品质的、多品味的、美轮美奂的反串文艺表演,而不赞成甚至要反对那种为谋私利,故意把“伪娘”炒作得满城风雨的奸商行为。

    在此,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一定要擦亮眼睛,始终要保持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不但要对自己负责,更要担当起对社会负责的重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