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KaiKai
KaiKa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32
  • 关注人气:1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滥情与多情之差

(2010-09-27 14:13:27)
标签:

情感

多情

滥情

人生百态

社会现象

散文

随笔

杂谈

滥情与多情之差

 

                           http://s8/middle/4c999fa7g9137a4d9b127&690

                                                文/KaiKai

 

 

滥情与多情,这两种情况从字面上来看是有区别的,然而,在实际的交往当中,想要辨清其差别,把这个“情”把握得很到位,那就不容易了。

 

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但凡是人类,从出世开始,情的种子便会被DNA播插在其思维之中。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情”,所以人们就很容易会对情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比如亲情、思情、触景生情等等。

客观地说,“多情”是针对一个人的性格而言的,重视情谊、坦诚相待、感情深厚的性格便称之为多情。多情并不是坏事,因为能够做到有情有义之人,通常都会被人们所喜欢和称赞的。可是,人可以多情,却不该滥情。滥情则恰恰相反。滥,泛者也,是指随意的,无原则的,甚至是超越了道德底线的,这种四处泛滥的情有害于伦理,轻者伤风败俗,重者影响社会风气,咎由自取。

 

也许有人会问,究竟情多到怎样一个程度才不会变滥呢?对于这个问题,有过丰富阅历的人士恐怕都很难一下子就能够回答得清清楚楚。不过,以下的三种情况或许能让你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领悟到有关这方面的掌控技巧与能力。

一是多愁善感。

有这种状态的人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多情,其实这只是一种压抑的、忧郁的、脆弱的、沮丧的表现。例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身世可怜,寄人篱下而不被受宠,从小就在心里头蒙上了一层伤感的阴影,再加上进入大观园后遭遇了与宝玉的爱情失败,以致其最后心灰意冷,忧郁而终。是的,看似林黛玉很多情,但她多的却是一种悲情,一种不健康的情怀,就是因为她自己没把握好,导致多愁善感而大滥哀伤之情,陷入情感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像林黛玉这种状况,不由得使人想到了有些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怨天载道、伤心流涕,总是很容易被外来的因素左右自己的情感,动摇自己的信心,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多情,而且是多过界了,大有泛滥之势。

二是毫不知情。

这里所讲的毫不知情,并不是指完全不知情况,而是一知半解罢了。这种“毫不”,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比喻,形容当事人总是朦朦胧胧、糊里糊涂的。

据了解,现时有许多年轻人在对待情感方面就是抱有这样的感觉,正如他们喜欢流行曲歌手金索梅所唱的那首《多情》一样:

“他们在窃窃私语,谈论着我过去的爱情。一边笑,一边说,一边数着我的错,是我太过多情。而我的寻寻觅觅,只换来几次好梦易醒。那些苦,那些泪,那些负担与伤心,他们都毫不知情。而我那好不容易平复的伤口,被他们轻易地挑了起来,而那些我不愿意一再提起的往事,却成了他们口中的闲言冷语。其实我这一颗多情的心,是要求一次真心真意。如果真有一双温柔的眼睛,我怎会轻易舍弃?!其实我这一颗多情的心,并不是不愿与你朝夕相依,只是我看不到你热切的关心,能让我停止哭泣……

这首歌的歌词是表达一个爱情受到了挫折的人的心声,她(他)认为旁观者的议论毫不知情,其实这正是她(他)不懂情,在对待感情上的幼稚、不踏实和糊涂,从而导致了多情换回了无情的伤,付出的真心却换回了狼狈的模样。

三是情不自禁。

情令人不能自禁,这是经常会发生的事,诸如一见钟情、念念不忘、刻骨铭心等等,都是情所引起的。

面对一个有好感的人,情愫来得快,无疑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但是,在那情愫将要激发的一瞬间,最好还是要保持几分冷静的心态,把自己的情感控制在适度之中,既要对方明白自己善意示好的诉求,又要有理有节,循序渐进。不要过于冲动和冒失,更不要让人产生泛情及轻率的感觉。虽然多情不是坏事,倘若处理不当,那就变成滥情了,即使不是蓄意的、作风不好所致的,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遗憾的。

 

如何透析所发生的情,又如何去把握好“全过情”?这是人生中需要学习和运用的、不可缺少的知识。对此,以下有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1.       面对不如意的境遇,要学会随遇而安。

所谓“既来之则安之”,人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试图去改变环境,因为环境凭一己之力是改变不了的,否则,只能徒增烦恼。

2.       面对不理想的处境,要学会泰然自若。

泰然自若不是当旁观者,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得过且过,而是要冷静客观地去对待事情,然后要积极地做好准备,以图积蓄力量,争取达到自己的要求和目的。

3.       人可以多情,但不能多愁善感,更不能患得患失。

多愁定会给人增加更多的烦恼、焦虑、不安、悲伤,让身心不堪重负。一旦多愁,就会患上患得患失的毛病,很容易将情处于不适当的发泄当中,损伤自己,祸及他人。

4.       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要抵制而不是放任,更不是放纵。

控制不良情绪的蔓延,抵制不良情绪对身心的伤害,这是有效的手段。如果放任,乃至放纵不良情绪,那么必然会加重其危害程度。

5.       有些情感是不能强求的,要学会放手。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不是宿命论,而是指情感这东西是心甘情愿的,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一种情感得不到对方的充分认可,那就只得选择放手。放手既是放弃,更是一种收获。收获的是自己内心的释然和平衡,与其强求而让自己痛苦,还不如放手让自己得到解脱为好。

 

滥情与多情之差,确实是难以一下子就能够辨清的。诚然,如果能够做到心境开阔,顺“情”自然,不暧昧、不强求、不泛滥,以情感人,以真待人,那么,人就会开心而不会忧郁与痛苦。

常言道:开心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那干嘛不选择开心地度过这一天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内心与格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