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tinypic.com/4t7ckg
眉
韵
二月剪刀初展开,含娇常令卧蚕猜。
三春慵卧清潭护,九日遥思霜菊裁。
情怒横江隨目去,心愁如海逐云来。
最怜知己杯相对,意态轻扬携醉回。
小时候,总是琢磨人脸上的五官各有什么用,可眉毛是派什么用场就想不明白,专心请教妈妈,妈妈头也不回地说,眉毛是让你画的。说真的,我晕啊,画的?我就开始仔细观察,看见影视片里的哥哥姐姐,好像都是画过眉毛的,又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漂亮姐姐,好像也都画过眉毛。我偷偷看自己的眉毛,那么淡那么淡,好像没有一样,于是,积极要求上台表演节目,暗暗以求画一画。可老师真要帮我画上时,我心疼地大叫,别画别画,淡点淡点,我是怕画坏了啊!
这一段幼年时逝去的情节放在岁月里,到今天,竟成了闲暇时一段温馨的念想。这中间的岁月,早已忘了当初的情节,却读了很多关于眉毛的诗词。在这些诗词中,古代女性最让人难忘的不是脸,不是嘴唇,不是眼睛,却是眉毛。早在《诗经》中就载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那细长弯弯的蛾眉,是女子美的标准。因此,后来常常用蛾眉来代称美人。《西京杂记》中说,“(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于是,便开了眉是春山丶小山丶远山之先河。而我真正识得黛眉是因着林黛玉,她那“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而宝玉又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以代画眉之用。所以,我一下子深深记着那忧郁的眉眼了。唐赵鸾鸾《柳眉》诗云:“弯弯柳叶愁边戏,湛湛菱花照处频。妩媚不烦螺子黛,春山画出自精神。”便暗想,怪不得人说,“面之有眉,犹如屋之有宇”,一双有形丶黛色青湛的眉毛,能顿时让面庞鲜明活泼了起来,可还真不能小看了那双眉毛。妈妈说眉是用来画的,一点也没错。李商隐《无题》诗里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看看,八岁的女孩便已照镜描眉,露出爱美的天性了。眉原来是女性们自觉审美的一道标志,怪不得有那么多关于眉的诗句。什么“连娟细扫眉”,“长眉画了绣帘开”,“轻鬓丛梳阔扫眉”,“双眉画作八字低”,“眉黛拂能轻”,“添眉桂叶浓”....眉,长长短短,粗粗细细,弯弯曲曲,深深浅浅,它成了古代女性们面庞上最生动的创作。在西安旅游时,我特地注意了那些壁画上女性们的眉毛,果然是小山眉丶八字眉丶月棱眉丶涵烟眉....怪不得青黛眉丶远山眉都成了女性们的代称。
眉长眉短,女人们再怎么创新画眉都是为了男性。“学画娥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经年不见君王面,花落黄昏空掩门。”看看,在当时社会的众人眼里,能画得一双造型独特的眉毛,便能吸引皇帝的目光,博得宠爱,可是,她却在皇帝不在的冷宫,眼看着青春象落花一样凋零。想来,要靠一双眉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有些不太现实。可就有这样的例子。吴绛仙原是一名“殿脚女”,隋炀帝登船时随手撑了一下她的肩,发现她的长蛾眉画得极好,竟久久不能移步。回去后还说,“古人说`秀色可餐`,看到绛仙,果真是可以疗饥啊。”上行下效,皇帝恋眉,全社会都有这样的恋眉癖了。
所以,女人们的眉宇间,掩盖不了的还是爱恨情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眉间暗藏的是悠悠相思;“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望穿了盈盈秋水,蹙损了淡淡春山,玉郎未归,依然是黯然哀愁;“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因无人欣赏,哀怨得都无心梳洗妆扮了,那缕缕伤心溢于言表。
当然,眉的语言更多,“黛眉曾把春衫印,后期无定,断肠香销尽。”将“眉印”印在情人的衣襟上,让香气伴随着时间隐隐消逝,风雅得紧!而汉代张敞为妻子把笔画眉的故事,汉宣帝还亲自过问,张敞的妙语解答,成就了一段夫妻恩爱的典故,也成就了“齐眉举案”这个成语一半由来。而眉真正传情达意不在于形,而在于意,眉飞色舞眉开眼笑,那是眉的快乐;愁眉苦脸,是眉深思忧虑;低眉则顺从,横眉则愤怒,扬眉则有可能是舒心吐气也可是惊讶....。
所以当很多无厘头的网络语言盛行的时候,我最喜欢把女性们叫作美眉,那是很精典,也很复古。美眉?女性什么时候很美眉?古有对镜贴黄花,今有对镜画眉,当是女人极女性化的时刻。在这么些关于眉的诗句中,我倒是最喜反过来把山水比作眉目的句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瞧,盈盈绿水似少女眼波流动,簇簇青山像少女攒聚的眉峰。敢问远行的人哪里去?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去。这样的送别诗轻快清新,别具一格。但我只取后两句,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