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泸沽湖里格岛介绍

(2009-12-14 10:06:32)
标签:

旅游

http://www.169trip.com/ljtour/UploadFiles_2208/200810/20081006155206591.jpg

     在我憧憬新的旅程之时,想起这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这句至理名言。我的心一揪,恐怕那山那人那井淡出我的视线,等到我想要投奔他时,他已化作一道青烟,让我抓也不是、抱也不是、捧也不是。那么,做你该做的事请吧,带自己回到未完的旅途中。

      依卓端午节那天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四川的村人与云南的村人赛龙舟,他们村的女子得第一、男子得第三。我讽刺了他一通,他却不答话,沉默了一阵开口,“老姐,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来了就别走了。”这句话他已经说了无数遍,每一遍都说得用心,以至于我笃信有个亲弟弟在等我,泸沽湖畔还有个家未归。挂掉电话,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草海……

http://www.169trip.com/ljtour/UploadFiles_2208/200810/20081006155333658.jpg

      离开草海的前一天,依卓骑着摩托车带我到邻村的兄弟家耍,兄弟不在,倒是一个老婆婆满脸堆笑地把我迎进屋,捧出烤土豆让我尝。土豆是给自家人的粮食,她们把最常吃的食物拿给你是没有把你当成外人,所以,我吃了一天的土豆。我一屁股坐在火塘旁,紧着跟听不懂普通话的婆婆打哑语,半天我才明白婆婆是在夸我长得漂亮。其实,根本不用说话,她不管你是谁的娃,不管你是来自何方,只要你是客人,只管对你好,对你笑。我表示友好的方式就是一直不停的吃土豆,吃到难以下咽,吃到实在装不下去,便提出到院子里给婆婆照相。婆婆听说要照相,害羞地把头发捋整齐、换了鲜艳的发式,慈祥地面对着镜头。老人的飘动的头巾在微笑,老人的深情的皱纹在微笑,老人没了牙齿的嘴在微笑,老人披挂夕阳的背影在微笑,然而,这张生动的照片只能靠回忆拼凑起来。因为……近200张照片被我弄丢了!慈祥的婆婆丢了,可爱的摩梭姑娘丢了(我曾穿着依卓妹妹摩梭服拍照),思格弟弟雕塑般的面孔丢了,将船弄翻的男孩儿丢了,里格岛的客栈丢了,半裸着跳进湖中的“白条鸡”(法国老外)丢了。作为代价,我丢了200次魂儿。这事儿实在不能想,至今想起仍能引起心绞痛。

      终究还是要离开草海的,一大早我和老妈拦住去里格岛的大巴,沿着泸沽湖驶向了另一个彼岸——里格岛。从草海到里格要路过四川与云南的交界处,路过那块路碑,我们便从四川跨到了云南。这地界分得也太过明显,四川这边的盘山道是柏油马路,跨到云南便成了石子路,颠簸得司机大叫,“真是的,又回到云南了”。虽然云南的泸沽湖开发的较早,但从修路上就能看出来四川开发的力度和决心。不过多久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四川的泸沽湖,这点毋庸置疑。

http://www.169trip.com/ljtour/UploadFiles_2208/200810/20081006155411873.jpg

      里格岛是我最先想去的地方,这里因杨二车纳姆尔扬名,另无数驴客魂牵梦绕。当然,并非杨二车纳姆另驴友们魂牵梦绕,而是这梦一般的小岛令游客沉迷。杨二车纳姆的家坐落在一处山坳处,远望着她已然成为博物馆的家,想起她时时插在头上的那朵大红花,我会心地一笑。杨没招谁惹谁,不过是在快乐男生节目上张着大嘴对自己喜欢的男生率性地大喊大叫而已,却令那么多人自以为是的艺术家厌恶。少数民族与汉人性情本不相同,走出大山嫁到国外怎么了,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爱情怎么了,我们惯性的以本民族的审美评判她,这本不公平。不管汉人喜欢不喜欢,她仍是第一个走出泸沽湖的人,也是第一个让世人认识泸沽湖的人,这足以让她成为摩梭人的骄傲。 

http://www.169trip.com/ljtour/UploadFiles_2208/200810/20081006155430584.jpg

      绕过这个山窝,我们一路盘山而下,里格岛突然出现在脚下。美人鱼般的里格柔软地躺在湖中晒太阳,恰当好处地将臂膀轻轻地搭在岸边,她如此接近山神却又故意离与他保持段距离,另强硬派的山神想得又得不到,只能望而生叹。令山神如此倾倒的里格,它的美对游客来说是致命的。很多驴友空降到这里就不再启程了,于是他们急近奢侈之能事,在岸边、在岛上设计了一个个不同风情的国际水准的客栈,几乎每个客栈都能望到湖水,每个客栈都有柔软的沙发和香槟,每个客栈都有一个漂亮的汉族老板娘在打理。显然,里格已被高级驴客们一网打尽,基本实现“现代化”。

      顺着小径来到容不下几个客栈的岛上。小岛最靠近湖中央的“彼岸”是这里最出名的星级客栈,陷在靠湖边的沙发上,紫色的纱曼在眼前轻扬,远的近的左的右的都是翡翠般静默的湖水,那时会产生在船上飘游的错觉。从老板说话的口音和东北炖菜的香味中得知,老板是辽宁人,举家迁到岛上过抚琴舞墨的日子。在落水遇到的知音老翟竟也曾帮打理过这家客栈,颇有缘份。只是我没有停留,与他乡的故知少了些默契,还是选择了一家有母屋的摩梭人家住了下来。对我而言,挑选客栈比选景还要重要,落在哪个角落,就要与这个角落的人家吃住在一起,没有一打眼的默契和暖融融的温情,很难让自己驻足。养成了这个毛病后,我常背着三十斤的大包跑上半天为了寻一个理想的所在,最后终于把赶来陪我游丽江的同伴累到撑着腰大叫,“住大街上吧,再走我就只能横路当间儿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