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跳鼓闹丧

(2008-01-21 09:22:01)
标签:

云南旅游

旅游

    在宝丰坝采风时,恰遇后锁乡殷姓村妪病逝。村民闻讯,依俗前去吊唁,跳鼓闹丧。
  丧家在正厅设置了肃穆的灵堂。灵前红烛高照,两侧挂满松枝、翠柏、挽联、丧帐,以及用彩纸扎成的花圈、绣球、“金山”、“银山”。灵前一侧的方桌上还摆了两个猪头,这是唁客送来的祭品。
  前来吊唁的亲友、乡”邻,围得密密匝匝的。他们向逝者鞠躬致哀,焚香燃烛,并向丧家献上糯米糕、糖、酒等礼物。而后,大家便坐在铺了松树针叶的灵堂和天井,陪着遗属守灵。
  当遗属因失去亲人而痛哭时,8位腰挎皮鼓的男女,在一位手捧木雕龙头的汉子 (俗称“龙头”)的引导下,走进天井,击鼓起舞了。他们踢踏,旋转,忽而转圈,忽而插花,舞步豪迈,情绪激昂。过了一会,舞者停跳缓行,跟着“龙头”唱起悼歌:
  灵堂面前把头叩,
  孝子穿得像白鸽。
  家家都有儿和女,
  送老归山卯不脱。
  ……
  在本地,凡年过60岁的老人寿终正寝,遗属和村民反而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若按照汉族规矩,无非是吊唁者送礼致哀,亲友乡邻帮助治丧,丧家设宴酬谢,最后出枢上山安葬。后来,村民见彝寨办丧事,全村相聚,击鼓歌舞,既吊唁了逝者,又告慰了遗属,把悲悲切切的丧事,办得既隆重热闹而又相当节约简朴,便学了过来。
  夜深了,唁客还在唱着高亢的悼歌:
  山中难找千年树,
  世间难寻百岁人。
  老人驾鹤归西天,
  我们敲鼓又跳舞。
  ……
  唁客轮流歌舞,通宵不歇,直至天明。
  第二天上午出枢时,8名小伙子把棺材抬出后,便在外边用两条扳凳架起来。于是,唁客又围着灵枢击鼓跳舞。舞毕将要抬棺时,遗属和唁客皆跪伏地上,排成一条白白的长队,让棺材从他们的头上抬过去。此谓“架桥”,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就这样,每走百米便停一次,绕棺跳舞,直至上山安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