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好,白雪点苍山。十九峰前看不倦,四时变化体态妍,恰似彩屏环。
这是继电影《五朵金花》之后关于大理给我深刻印象的又一作品。
我早就想到大理看看,但却是在42年之后。
2004年3月11日清晨,第一次踏上了朝思暮想的大理,果然这里名不虚传。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的民族风情闻名遐迩,的确是十分美的地方。大理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绚丽风光闻名,简称:“风花雪月”四景。我们住在下关,坐船游洱海,坐索道登苍山,游大理古城。一天多的时间,在大理这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来说实在太短了,只能说是了解它的皮毛而已。
白雪点苍山。苍山又名点苍山,从北而南由十九座山峰组成,巍峨雄壮,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苍山的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盛夏时节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仍萦云载雪。我们去时是阳历三月中,白雪只能在远处才能看到。乘坐感通索道上山,山坡上树木茏葱,可闻到松树和其它树木散发的清香。向东边望去,洱海近在咫尺。索道越过一座山梁来到大峡谷,这里的山泉流入一个水潭中,水清澈凛冽。游客都争相在这里洗手,据说可以祛病消灾。在苍山脚下的大理三塔,三塔鼎峙,撑天拄地,如玉笏刺天,雄浑壮丽,为苍山增色不少。
碧蓝的洱海。洱海长约40公里,清波万顷,东边有玉案山环绕衬托,西边与苍山相辉映,使洱海更显得妩媚动人。“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船在251平方公里的水面上行驶,它既不像在大海上那样一望无际使人感觉到空旷单调,没有风景好看,盼着早点到岸,又不像在江河中被夹在两山之间,视线受到限制。这里的天是蓝的,洱海的水也是蓝的。不管你在哪个季节来大理,只要不是乌云密布和下雨,天总是蓝的,天上飘动的白云也很美,就像白白的棉絮。我们坐上游轮在洱海上观光,蓝蓝的天在蓝蓝的洱海水的衬托下成了水天一色。船行走时激起的浪花引来了许多海鸥。在游船里品尝三道茶,看白族青年表演的歌舞,使游客感受到大理和白族的风土人情。游洱海不仅坐船看景,还有小岛景观可供游览,其中南诏风情岛的看点较多,雕塑较多,其中亚洲最高最大的观音玉雕像坐落在山坡高处,很远就能看到白白的玉观音,它是和寺庙里不同的另一种美。洱海四时朝暮的变化,呈现出万千气象,这是它的特色。于是,古人又为之归纳为“洱海八景 ”,即:山海大观、三岛烟云、海镜开天、岚霭普陀、沧波濞舟、四阁风涛,海水秋色,洱海月映。其中以“洱海月映”最为人们所熟知。如果有机会在月圆风轻的夜晚,坐上一叶扁舟在洱海赏月一定很有诗意,可惜我们不能等到那一天。
春树满城花。我们到大理时虽然是初春,有许多树才刚刚吐绿,但油菜已经开花,一片一片的黄色十分可爱。街边也有不少花,可想而知,到四、五月,大理会像花园一样美丽。近几年,云南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都举办国际旅游节,那时大理的花和三月街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到大理古城走了一趟,有一条街的一侧有一条流着清水的水渠,水流入水潭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这哪里像是城市的街道。“户户门前流碧水,处处花圃短墙遮”是大理真实的写照。大理的树木品种很多,其中蝴蝶泉边一株夜合欢树最为有名,每当4月初开花时节,白天花瓣张开如一只只蝴蝶,夜晚又花瓣合拢吐出阵阵扑鼻清香。诗人形象地赞美蝴蝶是“会飞的花朵”,这合欢树的花朵则是“静止的蝴蝶”。4月15日蝴蝶会前后,花与蝴蝶共舞,真假难辩,是蝴蝶泉的一大奇观。由于来得不是时候未能亲眼目睹这一奇观。
处处有金花。在这里,金花不再仅指《五朵金花》里的金花,而是指这里年青的妇女们。导游告诉我们要用“金花”来称呼她们,同时也要用“阿鹏”来称呼小伙子们。因为一部电影把一个地方的称呼都改了的事我从未听说过。不过这里的青年们还真是很可爱,他们从外表来看穿着得体,看不到身上脏兮兮的人。所见的白族青年妇女都穿着以白色为主再配以粉红或蓝色的衣服,再绣上花,十分漂亮。未婚者更用一束白色绒线连结在头饰上一直下垂到胸前。都说“皎皎者易污”,但看不到在她们的衣服上有脏的痕迹。这里的人都爱干净,街道干净,店铺干净,农家干净。在外地常常可以看见的无人清扫的垃圾,街道上横流的污水,树上挂着的塑料袋等,这里是看不见的。
“雅”,是雅致,是优雅,说的是这里的建筑。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从大理古城古老的店铺到普通人居住的白色一二层建筑的小院,处处是那么的雅致。注重居住条件是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白族和外来人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外来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房子,而外来人即便住在茅草房里,吃的也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沿途所见,白族的白色小楼看去都是那么玲珑剔透,干净典雅。而且,你见不到其它富裕起来的小城镇常见的大锅似的卫星天线,也很少在大门上贴上大大的福字或门神,对联也不过分用大字来写,以免破坏了建筑本来的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看不到随意私搭乱建的低矮小屋,厕所猪圈也是看不出来的。大理古城街道边的潺潺流水衬托着古老街道的优雅,没有现代的城市味,它更像江南水乡。
这里人和人体现着互相尊重,体现着文明。在北京听多了京骂,在大理我的耳朵清静了许多。无论在人多拥挤的旅游景点,还是排长队等候坐索道喧嚣人群里,也没有遇到过吵架的事。我们在离开大理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这事发生在我们的车上。在游客上旅游车时,司机打破了前一天导游定的规矩,让大家不必按原来的位置坐,从而引发了游客之间和游客与司机之间的矛盾。有些人说了些不太好听的话,司机觉得委屈曾拒绝开车。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司机情绪平静下来,开始上路,但气氛仍然很沉闷。后来游客说了些笑话使气氛松弛下来。司机转变了心态,他先让大家忘掉早先发生的不愉快的事,间接也作了自我批评。他一路讲了不少笑话和故事。谁都有脾气,但他没有坚持错误,他真是个不错的司机,如果此事发生在别的地方可能这一路就不会那么愉快了。
我还有一个意外发现,现在大理各大宾馆经常向客人拍卖字画,这些都是当地的不太有名气的作者的作品,价格很便宜,这成了现今大理新一景,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表现。我也在这里买了一张大幅国画,只花了150元,作者是叶联发。虽然不是名家,但画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我随后和作者交谈时知道他居然还是梅县南口人,中南林学院毕业,在大理工作了三十多年。我在这里又认识了一位老乡。有人说,在中国,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此话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在大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街道,那里的人无不给我以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印象。我想,我42年前萌发的到大理看一看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为此我仍用《忆江南》写下二首词,以抒发游大理的感想。
其一
大理好,二月菜花黄。品茗洱海舞相伴,临风苍山树留香,莫误好时光。
其二
大理好,美景胜江南。雪月风花终未改,游人心境今不同,改革似春风。
的确,大理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前一篇:浓艳丽江,看不清脂粉后的容颜
后一篇:背包穿越香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