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

(2007-11-29 16:25:00)
标签:

影评/乐评

话剧

艺术

艺术赏析

休闲生活

随笔/感悟

生活

谈天说地

文化

休闲

京剧

分类: 文化艺术
    《小吏之死》是取材于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公务员之死》,由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的。在日前揭晓的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2007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奖中,《小吏之死》获得金奖。另外,其主演严庆谷还获得小戏组唯一的优秀表演奖和最受观众欢迎演员奖。
    《小吏之死》前后历时只有半个小时,由青年编剧龚孝雄编写,著名演员严庆谷自导自演,是一出京丑独角戏。
    走进剧场,和往常的话剧都不同的是,它没有拉死的幕布,观众看到的并不是一片漆黑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剧中的主演严庆谷自顾自的在舞台上对着镜子化妆....俨然这也成为了戏中的一部分。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
    不一会儿,演员放下镜子,抬起头来,起身请出了本剧的编剧龚孝雄和作曲金国贤。三个人如电视谈话专题般的向观众们介绍了编剧的初衷和整体创作的由来和思路。让对京剧并不十分了解的人也能很快的理解剧情和知晓各种京剧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这样的开场白让人很是受益匪浅。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从左至右:金国贤,严庆谷,龚孝雄。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作曲金国贤特地向观众们介绍了乐队。
    同以前一般京剧不同的是,本剧把乐队请到了台前,以三张竹帘子分隔,加上灯光的渲染,让整个乐队若隐若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据说,在京剧发展的初期,乐队都是与演员同台的,而且与帝皇贵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经过大约二十来分钟的介绍,话剧正式开始了。
    还有一个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的场景,那就是把从前很难看到的后台的准备过程搬到了前台。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演员严庆谷如何换戏服,整装配戴配饰等难得一见的过程。猜想,也许导演的出发点有可能除了可以让观众领略到不同于以前的表演,还是有必要稍稍延长一下整个演出的时间的。
    演出在一句“当官好——脱下青衫换锦袍,原以为得遇春风前程似锦,谁料想人在官场不逍遥——好当官么?”后正式开场了。剧情很简单,落弟秀才余丹心替巡抚大人主笔修撰家族宗谱,受到赏识,被提拔为九品典史。某日,巡抚大人回乡赈灾,邀余丹心赴宴。不料余丹心在席间以喷嚏污酒菜扫兴而归。为求得巡抚大人原谅,余丹心多次道歉却弄巧成拙,演绎了一幕小人物自扰其忧的笑剧。
    虽然时间很短,但内容足以让人陶醉,让人赞叹,让人难忘!
    首先说说剧本的改编。原著本来就是篇短篇小说,几千个字的作品要写成半个小时的独角戏,从内容的扩张上说,已经有很高的难度了。最可贵的是,编剧没有将原著的角色和语言直接生搬硬套过来。而是通过理解消化重写完成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完全从中国人的生活环境,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重新诠释了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小官员的形象。没有生涩难懂的对白,更没有让人哭笑不得的非中国式幽默。用生动的语言,甚至加入了各地的方言,使其中蕴含的讽刺意味可以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
    当然,有了好的剧本,还需要演员充分到位的表演。在这出剧中,严庆谷的精湛演技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整个舞台只有一个背景,除了舞台中央悬挂的大乌纱帽是全剧唯一可变的道具。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
    因此,剧中所有的场景变化,身份变化完全就只靠演员一个人利用不同的唱腔,丰富的肢体语言,惟妙惟肖的身份转换,向观众展现一场活灵活现的官场现形记。
    开场音乐一结束,余丹心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就把悬在空中的乌纱帽的一边帽翎给震断了,预示着小吏悲惨的结局....
    全剧围绕着余丹心为了在酒宴上不小心打的这个的喷嚏,前思后想,绞尽脑汁要向巡抚大人赔罪,以至于最终误认为被定了死罪而气急攻心,终于倒下无疾而终。
    余丹心与巡抚大人的对话运用了老生唱法。与夫人的对话,则是演唱了一段苏州评弹。与衙门守门大人的对话又用了搞笑的扬州话。剧中的对白中也不时的参插了许多的方言,甚至还有上海话!严庆谷多剧种,多唱腔,多方言的表演一气呵成,丝毫不觉得生硬,完全融合成一体。让小吏的形象立体而饱满,从小吏的心理活动到举手投足的行动表现,都让观众不得不为他的表演折服!
    最终,随着乌纱帽坠地而落,小吏也气绝身亡了。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  一个喷嚏惹的祸--笑中有泪的《小吏之死》
    毋庸置疑,演出是成功的,场下此起彼伏的掌声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富有讽刺意义的戏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感观上的丰富体验,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对生命现实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