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凤首簪钗
(2020-03-30 11:46:07)
标签:
金银器文化历史 |
分类: 花舞转载摘文 |
宋词中多见以凤作为钗首的吟咏。赵长卿《醉蓬莱》“金凤钗头,应时戴了,千般仡戏”中写凤钗之生动可爱[11]。姚述尧《点绛唇》“凤簪斜倚,笑傲东风”虽是描绘兰花的,却可见凤簪的佩戴。元代,使用凤首簪钗的情况也见诸于散曲,如“黄金凤,高插翠盘龙”、“裙系鸳鸯锦,钗插凤凰金”。
在宋元时期的绘画和墓葬壁画中,不乏女性簪戴凤首簪钗之姿。河南登封王上村宋墓壁画上,侍女发顶斜插凤钗,发髻外的两只钗脚也描绘的很清楚[12]。故宫博物院藏宋代佚名《搜山图卷》、元代周郎的《杜秋娘图》中,凤簪都是女子发髻上的主要装饰。从河南济源宋代壁画墓和台北故宫所藏《照凉侍女图》中的女性人物来看,此时的凤簪还兼有固冠的功能。
表一 考古出土宋辽金时期的凤首簪钗
序号 |
出土器物 |
年代 |
类型 |
出土地点 |
资料来源 |
1 |
金凤簪1件 |
北宋 |
立体凤头型 |
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城西门妙通塔 |
《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简报称之“金钗”,从造型看应为簪 |
2 |
涂金凤簪1件 |
宋 |
立体凤头型 |
浙江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天封塔 |
《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发掘报告》 |
3 |
金凤钗1件 |
宋 |
立体凤头型 |
山东济南老城区卫巷遗址 |
《济南老城区卫巷遗址出土的宋代金银器窖藏》 |
4 |
银脚金凤钗2件 |
南宋 |
立体与平面结合的凤型 |
浙江桐庐县百江镇乐明村墓葬 |
《错彩镂金 浙江出土金银器》 |
5 |
银鎏金凤凰纹花头簪1对 |
南宋 |
平面飞凤型 |
浙江白马镇高爿窖藏 |
《错彩镂金 浙江出土金银器》 |
6 |
银鎏金凤凰衔花簪1对 |
南宋 |
平面飞凤型 |
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 |
《错彩镂金 浙江出土金银器》 |
7 |
银鎏金凤凰1对 |
南宋 |
平面飞凤型 |
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 |
《错彩镂金 浙江出土金银器》 |
8 |
金凤银钗1件 |
辽 |
立体凤踏祥云型 |
河北易县大北城 |
《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金银器》册2,河北美术出版社,P366 |
9 |
玉首银身凤簪1件 |
辽 |
立体凤头型 |
河北省承德县甲山镇西梁村 |
《河北省承德县发现辽代窖藏》 |
10 |
铁丝凤凰编钗1件 |
辽 |
凤衔珠花璎珞 |
内蒙古巴林右旗庆州白塔 |
《内蒙古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发现辽代佛教文物》 |
11 |
金凤钗1件 |
金 |
立体凤头型 |
陕西临潼金代窖藏 |
《关于陕西临潼出土的金代税银的几个问题》 |
表二 考古出土元代凤首簪钗
序号 |
名称 |
年代 |
类型 |
出土地 |
资料来源 |
1 |
金凤簪1件 |
元 |
立体凤头型 |
湖南津市涔澹农场青龙嘴窖藏 |
《湖南津市发现元代金银器窖藏》 |
2 |
金摩羯托玉凤簪1件 |
元 |
立体摩羯托凤型 |
湖南怀化市沅陵县黄氏夫妇墓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3 |
飞凤银簪2件 |
元 |
立体凤踏祥云型 |
湖南益阳县八字哨乡关王村 |
《益阳县发现的宋元银器窖藏》 |
4 |
大金凤簪2件 小金凤簪6件、舞凤回首金钗1件 |
元 |
立体飞凤型、平面团凤型 |
湖南临澧县新合公社 |
《临澧县新合出土一批窖藏金锒器》 |
5 |
金摩羯凤簪2件 |
元 |
立体摩羯托凤型 |
湖南临澧县新合乡龙岗村 |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物全集3金银器(三)》 |
6 |
凤鸟银簪2件 |
元 |
凤踏祥云型 |
湖南株洲县堂市乡楼厦村银器窖藏 |
《湖南株洲元代银器》 |
银凤簪1件 |
元 |
凤踏祥云型 |
湖南石门县雁池乡银器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
7 |
衔挑牌银凤簪3件 |
元 |
立体与平面结合的凤型 |
湖南石门县雁池乡银器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8 |
金凤簪1件 |
元 |
凤踏祥云型 |
湖南石门县新铺乡黄家峪村元代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9 |
银鎏金凤簪首1件 |
元 |
立体凤头型 |
湖南攸县桃水镇褚家桥元代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10 |
衔挑牌银凤簪1件 |
元 |
凤踏祥云型 |
湖南攸县桃水镇褚家桥元代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11 |
银团窠式凤凰簪首1件 |
元 |
平面飞凤型 |
湖南攸县桃水镇褚家桥元代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12 |
银凤簪1件 |
元 |
凤踏祥云型 |
湖南澧县城关镇珍珠村元代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13 |
银凤簪1件 |
元 |
凤踏祥云型 |
张家界市永定区汪家寨村元代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14 |
银凤簪首2件 |
元 |
凤踏祥云型 |
涟源市桥头河镇石洞村元代窖藏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 |
15 |
凤纹银簪2件 |
元 |
平面团凤型 |
内蒙古敖汉旗南塔乡三家村 |
《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 |
16 |
凤纹银簪1件 |
元 |
平面团凤型 |
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镇南大城村 |
《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 |
17 |
金凤首银簪1件 |
元 |
立体凤头型 |
内蒙古多伦县境内砧子山墓地 |
《元上都城南砧子山南区墓葬发掘报告》 |
18 |
金双凤簪1件 |
元 |
立体与平面结合的凤型 |
山西灵丘曲回寺遗址元代金器窑藏 |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 二》 |
19 |
玉凤金簪1件 |
元 |
立体凤踏祥云型 |
河北石家庄市后太保村 |
《石家庄市后太保元代史氏墓群发掘简报》 |
20 |
玉凤簪1件(残) |
元 |
立体飞凤型 |
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元 |
《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 |
宋元时期的凤首簪钗发现地域范围较广,不仅出土于墓葬和地宫,还有南北各地的金银器窖藏(见表一及表二),出土时还伴有其他金器首饰或生活类用品。就发现情况来看,元代出土数量最多,并以金质为常见。依据出土资料中凤首簪钗的造型特征,可分为立体凤头型、立体与平面结合的凤型、立体凤踏祥云型和平面飞凤型几类:
1.立体凤头型。与宋元绘画、壁画中描绘的大致相同,立体凤头型主要突出凤凰头部,凤凰尖喙、闭嘴,颈后的羽毛飞扬飘动,凤身较小或省略。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的金凤簪是此类型中的精品,凤鸟曲颈昂首,用两枚金片分别捶鍱后扣合而成。凤的脑后和颈部装饰羽翎,两翼平张。簪身呈管状,饰有细密的羽毛纹[13]。宋代凤头型实物还有江西中成堂收藏的鎏金凤首银簪。陕西临境背河村也出土一件造型相似的金凤钗,地域范围虽属金代,但保留有北宋中原特点,可见中原传统文化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影响至深。
2.立体与平面结合的凤型。即将凤的尾羽和双翼铺展开来做成托起凤身的平台,凤的上半身分别锤鍱打造扣合而成,再焊接于凤翅上。有的凤嘴中衔有花结、菱角等不同的缀饰,很像唐代壁画中的“凤衔珠”。此类凤首簪钗多出土在南方地区,如浙江百江镇罗山乐明村墓葬的一对南宋银脚金凤钗,湖南石门雁池乡元代窖藏的银凤衔花结簪。还有一种罕见的双凤头的造型,是所谓元曲中的“交股钗袅双头凤翘”,实物有山西灵丘曲回寺遗址元代金器窖藏的金双凤簪。
3.立体凤踏祥云型。南宋官窑博物馆曾展出的一件由中成堂收藏的金凤簪,金凤展翅高飞,凤嘴还衔有各种坠饰,为宋代凤踏祥云型的典型。河北易县大北城出土的辽代凤踏祥云为金凤首银簪,采用分体式制作,祥云一端卷作长管,内插扁圆的钗身。内蒙古赤峰市征集的一件同样是分体式,凤凰更加写实,具有动感[14]。玉质的凤踏祥云也偶有发现,石家庄市后太保村出土的玉凤金簪首是元代的精品[15]。还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造型,凤脚下的祥云变幻成了摩羯鱼,或许是与佛教信仰有关,实物如湖南临澧新合元代窖藏的金摩羯托凤簪。
4.平面飞凤型。平面型的凤首簪钗在宋元时期都比较流行,但风格迥异。宋代的以浙江地区最具特色,基本形式都是一雄一雌相对组合,如浙江白马镇高爿窖藏的一对银鎏金凤簪;也有雌雄双凤与花卉的组合纹饰,如德清武康银子山出土的一对:凤衔菊花和凰衔牡丹。元代的以湖南地区特征最明显,多采用簇镂的团凤,或是舞凤回首的造型,有的饰片上有边框,有的无边框,大多是用两枚金片或银片打造而成,如湖南澧新县合窖藏出土的舞凤回首金钗和湖南攸县桃水镇褚家桥窖藏出土的团窠式凤凰簪首。
总的来说,宋元时期的凤首簪钗已经摆脱了唐代凤凰与植物或动物纹样相结合的特点,开始注重对凤鸟翎羽、眼睛等细处纹样的装饰,整体造型仍为昂首欲飞状,更具有写实风格[16]。制作工艺上,凤首簪钗通常以金片、银片捶鍱制作凤鸟并錾刻纹饰,再焊接成形。玉质的则将玉片加工成凤鸟后再线刻细部纹饰。分体式凤首簪钗连接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簪首与簪脚质地相同的情况下,将两部分进行焊接;二是将簪首的末端制成中空的筒状,将簪脚的金、银杆插入簪首的銎孔内使二者连接固定。簪首为玉质,簪脚为金或银的混合质地的凤首簪,因无法焊接,采用插入式并加以金、银丝栓系使之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