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明走了

标签:
教育论文免费下载中学教案免费下载德育论文免费下载中小学教学论文免费教育杂谈 |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
李光明走了
李光明考走了,各种羡慕忌妒恨一时在暗处泛滥。
李光明考走的消息是在暑假即将成为过去时的开学会议上传开的。李光明算是脱离苦海了,他的前同事们很感慨也很羡慕地议论着。做教师最近几年有了穷途末路的感觉,教育越来越没有章法,休息日也要补课,做着社会不看好也不认可,完全是自取其辱的事情,弄到当教师很辛苦,也很辛酸。
说教育失去了章法,马文革感受尤深,以前上课就是上课,放假就是放假,不会拖延片刻,教师与学生都对即将到来的周末或者节日满心欢喜充满期盼。过去学校里的安排总是张弛有度,教育与教学制造的厌学队伍并不像如今这么壮观。现在倒好,补课成了当仁不让的入侵者,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中考高考的决胜,这是必然的牺牲,谁要是有异议,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被斥之为异类。
现在学生比以前辛苦是明显的,从早到晚困兽般限定在教室里,在素质教育的高调高唱不已的时代,学生却被匪夷所思地实际关在教室这个活动范围极为有限的空间里,真是对这种高调的莫大讽刺。马文革读高中的时候,学校还有一大片像模像样的山场,每周还会雷打不动地组织劳动,甚至用今天的时间观念来看,会奢侈地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去锄草或者采茶,回想起来,那真是学生时代很愉快的时光。今天的四五十岁的人多留下了对读书经历的美好回忆。所以,马文革一点也不奇怪今天的学生为什么只能用懒惰自私狭隘来形容,如果不是这样,反倒是离奇的,今天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什么?基本上所学内容都可以归入学过不出三个月就会相忘于江湖的无用之列。
马文革知道,凭李光明能脱离苦海,李光明应该是找对了关键人,才有可能在固若金汤的对在编教师的限制中获得一线生机,才有可能闯过报考公务员这第一道雄关第一道天险。
虽然马文革们这么想,后来传来的结果却是,李光明有着壮士断腕般的勇气,辞呈先提交上去,然后带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勇气去报考,才为人生谋得一个全新的转机。
作为中年人,马文革感慨自己老了,对于李光明徒有羡鱼情,却无力模仿,年龄不饶人,机遇只青睐年轻人。这一回李光明离开教师队伍给老中青教师带来五味杂陈的感受,这种痛心疾首的感受是近年来异乎寻常的,以前间或也有人离开教师队伍,但大家关注有限。把这种感受与教育的现状恶化和教师社会地位无形下降放在一起来观察,可以知晓这种羡慕之情其实缘于现实的悲摧。
令教师群体沮丧的消息弥漫。教师的绩效工资兑现之难之迟,如果有奖励性工资的话,则不能全额得到必打折扣渐成惯例。地方财政把教师视为累赘,有时谎话都不用打草稿了,一方面诉说财政资金不足,不能足额兑现教师的待遇,请教师谅解,另一方面,凡涉及公务员自身待遇,则唯恐迟一天兑付。教师被无形中视为不会创造效益的啃财政收入的闲人,一些原本属于应当兑现的教师的福利与津贴,被权力部门理直气壮地扣除了。有些地方,教师在拿某些补助性收入的时候,只被当作不完整的一个人,只配拿到百分之多少,这极大地打击了教师们投身教育的积极性,政策上的高调――声嘶力竭的重视教育与增加教育投入的口号,简直成了现实版的社会讽刺小说情节的再现。
与李光明一个学校的年轻教师们度过了不只一个不眠之夜,他们没有料到李光明会有这么一着险棋,没有料到李光明不只是像他们一样停留在抱怨教师工作没有前景没有前途的言语上,竟付诸行动,勇闯难关,没有料到李光明的保密工作做得如此出色,这种突然而至的消息让他们对自己无法改变的境况更有一种剜心之痛。
学校年轻教师认为在职业的选择中,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其实,他们在学生时代看着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老师的身影知道,他们因各自原因不得不读师范专业的时候知道,在进入教师群体,正式入职的时候知道,教师之累,工作之繁,收入之微,而且知道看不到这个职业的前景,属于一个完完全全的一眼望到老的职业,对于渴望得到重视重用实现人生抱负的青年而言,教师是属于老人的职业,怎么也不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可命运让他们中奖了。
马文革等有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们了,私下里也不免议论现在教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到方法都充斥乱象,现在学生所学的内容比他们二十多年前难多了,难度如卧虎,能跨越者的几何!教师们有时感叹,就是自己重做学生,也未必能够坐得住,学得会,考不死。会不会当学习上的逃兵真的是一个大问题。令人笑喷的是,教学内容不变,教学进度让人无法喘息,却奢谈教育改革,最后变味地演变成教学表演秀,真是自欺欺人莫过于此。
教育在本质上仍是应试教育,所谓的改革,所谓的微课、说课、公开课、示范课、名师课堂等都不过是做戏,只能获得有限的稀稀拉拉的掌声也就毫不足奇。也就是说,在应试教育本质不变的前提下,今后哪怕再创造出什么眼花缭乱的样式,都可以用华而不实来一言蔽之。
重不重视教育,这样的教育有没有希望,马文革们的亲身感受比空头口号更能说明问题。李光明走了,同样明白无误地说明了问题。
文\惠振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