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困局
标签:
教育困局乏味的学习黄山名博惠振坚安徽名博惠振坚祁门博客惠振坚 |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
马家困局
马奔住在学校附近,说是附近,其实与学校就一墙之隔。马奔家的生活不可能不受学校影响,每天从早到晚响起无数遍的铃声尖锐地切割着马奔一家的生活,马奔这个奔五的国家干部,以学校铃声为信号安排着日常生活,铃声响起来估算是几时几刻,应该做什么事,基本上都不用看手表了。后来叮当的铃声被电脑设定的声音取代,比原先铃声要悦耳,但你知道的,再美妙的桥段听多了,已无关悦耳,只能归入噪音,成了折磨神经的钝刀子。好在马奔及家人早已习以为常,只是近年来人到中年的马奔有时听到学校里传出的铃声,无端就会心情一沉,想起过往,怅惘时间流逝,半辈子庸碌无为。
与学校一墙之隔的福利是不容否认的,马奔当年读书的时候,听到学校上课的预备铃,一溜小跑,不会超出三分钟就能赶到教室,那时,马奔以隔壁就是学校为自豪,学校好比是马奔家的后院一样。马奔打小就熟知校园内一草一木,校园内的老师也多是熟脸,马奔没有其他学生见到老师近乎本能的惶恐,却有一切尽在掌控的自负表情写在脸上,给人一副见多识广的老油条的样子。学校里的不少老师对马奔多少有点印象,看他课间在校园里野马一般狂奔,不由摇头说,马知途家的孩子真是学校里的皮大王!
马奔充其量只是活泼好动而已,好动活泼在学校里缺少生存的土壤,老师普遍地不喜欢这类学生,这类学生也往往归入顽皮学生之列,其中自控能力差的类型往往会挑战老师的尊严和威望。马奔的成绩在班上过得去,始终在中上等,在十到十五名之间,所以,老师缺乏向马奔的父亲马知途告状的充分理由,何况在三十多年前,十多名的成绩简直无可挑剔,十分完美,第一名反而要惹家长无端担忧,担心把脑子使坏了。潜意识里好像成绩再多一些再好一些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在宽松的心态下,在一墙之隔的中学念书的马奔真的没有体验到学习之苦。
高考后马奔去读大专,那时的大专怎么也顶得上今天的二本,当时学校里只有个位数的学霸才能考取本科,标准与现在不一样,得让大多数学生活下去,大专就成了另一个体面的选择,大专还没有沦落到今天为绝大多数家长不屑的境地。马知途对儿子的那份高考成绩接受起来一点都不勉强,喜形于色地逢人就说,儿子考取了,儿子成了大学生了。
毕业之后的马奔没有奔向远方,大专生回原籍分配工作。马奔的生活又回到继续聆听一墙之隔的校园铃声的状态,当然很快适应,达到充耳不闻的境界。这就好比是生活在铁路沿线的居民,不会一再抱怨不能改变的环境,能够在火车来去的噪声中安之若素。
马奔家的房子最初是平房,与附近农户家的格局差不多,非要说差别,只是马奔家没有在客厅里搁农具,门前没有搁粪桶。马奔是国家干部,在房屋改建自建潮中,当然也不甘落后,建成了三层的楼房,居住条件改善后,马奔对单位随后的集资建房就不是很热心,到房价市场波云诡谲,呈现不断拉升的总体态势的时候,这才意识到错失了作为国家干部应当享受的一项重要福利——福利房。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生活是一条单行道,错过了不可能重新来过,对自己决策的懊悔成了马奔长盛不衰的一个话题。
马奔一直住在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别墅”里,马奔家延续着离学校近切的福利。马奔的儿子读中学的时候,马奔甚至可以从家中阳台上看见对面教学楼上课的儿子马苗,如果马苗的座位某个星期刚好调整到班级中间靠前的位置,马奔借助俄制双筒望远镜完全可以看清马苗上课时的一举一动。马奔有时冒用老师的名义,对马苗说起诸如:老师说你今天上英语课头都不抬;你今天上课老是翻抽屉找东西;你今天上语文课一直趴着等等,把马苗弄得一楞一楞的,感叹老师怎么这么注意他在意他偏爱他,于是重整河山,收拾玩心克制惰性,认真听起课来。
马苗的成绩没有让马奔和爷爷马知途失望,每一次开家长会是马奔和马知途的好日子,必定提前半个小时出发,必定在教室里找一个好位置,听老师讲话的同时,微微颔首,老师提到本班学习上的三巨头之一马苗的时候,马奔与马知途心里那个熨帖,那种舒坦难以言表,所以,马奔和父亲马知途与别人怕开家长会,担心耽误功夫与工作的心理不同,巴不得每过一阵就开上一次家长会,好让内心如领先的赛马一般欢畅。
按道理按趋势,他们都有理由静待花开,但他们并不傻,这所百年老校的学习环境和干扰因素与马奔多年前读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隐患虎视眈眈。那时没有网咖,没有手机,没有网游,甚至长时间找不到一张最近的报纸可以消磨时间!马奔时代的学习,结果尚且千差万别,而现在马苗表面的风平浪静,当然并不意味着平安无事,可以高枕无忧。
马奔不断发现儿子马苗的新动向——使用别人手机、看魔幻小说、在教室里打牌、举止的诡异、与女同学交往表现出不一般的兴致……
马奔在高预期下对儿子马苗失去了平常心,或怒火万丈,或悲观失望,马知途痛心疾首地觉得儿子马奔有着精神分裂的可怕征兆,对孙子马苗的事情反应过度,马知途的态度是,可以对马苗的那些事情装作视而不见,见而不评,待其自生自灭,反对是最大的助燃剂!最经典的对话就是马知途对马奔说,我以前有打过你骂过你管过你吗?你不是照样成了国家干部!
在马奔的训斥下,马苗经常用可怜巴巴的眼神向爷爷马知途讨救兵,祭起一物降一物之法,往往得其所愿。马奔指责马苗,马知途喝止马奔,结果一家人不欢而散,这一过程成了家庭经典剧目,演变成三代人之间心神俱疲的拉锯战持久战……
文\惠振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