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厚重的历史感都去哪儿了

(2014-04-12 19:48:45)
标签:

历史厚重感的丧失

祁门一中贴吧

祁门人网

祁门古民居保护措施

祁门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厚重的历史感都去哪儿了

 

 文\惠振坚

  每天路过这座县城的不只一条小巷,走过凋敝破败的清代马家大屋或是洪家大屋,心里往往会泛起一丝悲凉。县城里仅存的几处延口残喘的古建筑没有得到善待啊,墙外杂乱电线如麻,墙内霉变衰败不堪。

 

  都说盛世修史,盛世也就会重新审视过去厚重的历史,同时也就会更加珍惜厚重历史的承载符号――古建筑。到现在也只是一说而已,无疑,遗撼仍将继续,我只看到了建筑的门边钉上去的所谓的“百村千幢”保护工程的铭牌,未见其它更为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

 

  时至今日,应该说一座城市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保护古建筑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职能部门则更是缺少专业素养与良心,只起着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作用。

 

  这个国家越来越不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厚重历史文明的国度,到处充斥着各种流派与风格混乱的楼盘,在纷乱的拆迁狂潮中,官员与开发商各取所需,哪管城市既有的特色与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在失去了特色招牌的城市里,多少城市除了所处的地域不同,已经成了彼此的拷贝翻版,失去了太多旅游的价值。在西方不少城市里,百年前的建筑成规模地保存了下来,成为特有的景致,而我们今天的城市却很难拿出那样的东西,我们在消灭自己的厚重历史方面真叫不遗余力啊。

 

  而在一些被圈起来的旅游资源--古民居里,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不真实感,我们闻到的是过于浓烈的商业气息,那里面充斥着仿造品与赝品与伪民俗。

 

  今天的许多家庭在装潢考究的室内可以有现代的一应家电,却未必能找出一件哪怕只有五、六十年历史传承的物件,有太多的东西传不到今天这一辈。

 

  我们这个以礼仪之邦自诩的国度,年轻人的礼仪举止真的远远不及周边的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年轻人的举止更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不是经过了家庭与学校的文明教育的熏陶。

文\惠振坚

2014.04.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果重做学生
后一篇:承受力及其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