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辄给老人贴上“讹人”标签
(2013-12-05 21:46:25)
标签:
老人讹人讹人事情反转祁门一中贴吧祁门一中新闻祁门教育网 |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
不要动辄给老人贴上“讹人”标签
文\惠振坚
总体上来看,中国老年群体的道德水准超出社会的平均值。老人这个群体是社会公德意识最强的群体,同时也是最为善良的群体。与人为善、行善积德是老年人的普遍行为特征。但是,媒体有意无意地放大了一些偶发事件,使得老年人爱讹人成为一个标签,既丑化了老年人,同时也进一步恶化了社会人际关系,把社会公德拉至不堪的最低点。媒体的过度报道,使得人与人之间简单的扶助行为成为人人自危的高危行为,反面的教育效果席卷大地。
六年前沸沸扬扬的彭宇案最近出现戏剧性的反转,当事小伙子承认当时身体撞到过老太,并非完全无辜;前两天一度被各大网站热炒的“老外被大妈所讹”事件因为有了街头视频的佐证,大妈才免于被人们的唾沫星子淹死。
当老人在街头与相对年轻的人发生冲突,“讹人”一词首先对事件进行了定位,人们的思考与分析能力被不理性的媒体报道所劫持,媒体记者未经充分调查的草率的片面的报道难辞其咎,可谓对恶化社会道德氛围不遗余力。
确实也存在老人讹人的案例。但我们应该客观地把这样的案例放在老人所处的现实生存环境来考量。这样的老人并非刻意为之,实在是出于无奈。
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老人老无所依,没有养老保障,不享受任何福利,分享不到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更没有所谓的医疗保障,甚至于在家庭里地位极其低下,子女视之为包袱,子女只能在很低的层次上尽到赡养义务。就是这样一种老人,一旦在路上遭遇不幸,伤残之后境况之悽惶可以想象!当这些老无所依的老人不得不“讹人”的时候,反映出的却是社会保障的缺失和国家作为的严重缺位。
最近北京出台针对六十岁以上老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项目,由市财政对全市七万多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的保险费用全部买单,这不失为解决老人意外伤害问题的一种较好办法,相信在这样一种方案推动下,老人无奈的“讹人”之举会显著减少。北京市领风气之先做到了,接下来我们希望看到各地争相效仿,从善如流。
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成为社会普遍的福泽。一个有保障的老年群体,不仅仅是必须的,也是国家的颜面所在。
文\惠振坚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