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傻掉的人
文\惠振坚
初中时,他就被视为迟钝的学生。无论语数外政史地,一是不甚理解,二是在脑子里存不住。学校里的路数你是知道的,考一次排一次名,有形无形地对学生打击一次,到临近中考时,他已经被排名敲打了多少次都没有办法统计了,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经过考试的不断洗礼,他已经对成绩对排名有了免疫力,无所畏惧了,随便考出什么成绩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心理承受能力堪称强悍了。
他上高中只有买分一条道,所花去的代价在县城里并不算高昂,但也足已让他打工的父母一年白干。我不能妄言他对此持冷眼旁观的态度,也许在花钱买高中时他心里是有所触动的,毕竟是厚厚的一叠递入一扇窗户就没了!但在随后的高中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他的发愤图强。也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面对高中那么多学科,从何抓起?一张破鱼网能打到几条鱼呢!之后也就只有无奈地放手不抓了吧。这一阶段,他在学习上的迟钝与缓慢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所幸与他一样买高中的同学不在少数,他也并不觉得十分孤立,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奢望,只是为了一张高中文凭,或只是打算到时读一所大专院校,他们总算等到好时候----读大专的福利已经撒遍人间。
他是一个不打眼的学生,平常也不会刻意给老师添事,属于沉默不善表达的一群中的一员,我对他的记忆也就少到可怜。如果不出意外,一般来讲不出几年,他的名字与模样都很难回忆得起来。凑巧的是,有一次遇到一位家长,不说大家也都能料到,就是这位学生的家长,他告诉我一个消息,说他的儿子在温州给老板开车,肩负老板的身家性命。当我把那个学生与他目前所做的事对应起来,一开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当时是属于学习上接受能力很差很慢的一个人啊。
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出现了偏差,在压抑人性方面功不可没。学校是成绩好的学生的天堂,在哪里他们可以找到自在与自信;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自始至终受到冷落,甚至于比冷落更坚硬的嘲讽会随时缤纷降临。
任何一个门类,其中的优秀者都很难达到百分之五十。在学习方面,据我的观察,优秀学生在一个班一般最多占三分之一,或者只有可能更少。你不要拿重点班实验班的成绩来跟我辩论,那个没有争论的价值,我说的是普通班的情况。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需要反思一下,在学校里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最后学成的学生远远不及三分之一,这个意义难道说很大吗!当然,学校在内容的选择上是没有发言权的,这个过失不在学校。
不可避免地又会谈到所学的内容,从小学开始,特别是初中与高中阶段,一些学科内容设定的难度真的很有必要吗?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多年费尽心力所学的内容在高考之后数月就会相忘于江湖!在学校里若能学点走向社会实用的东西多好!如果要举出这个星球上哪个国家最浪费时间,而且是浪费年青人的时间,我肯定会投中国一票,别人如果认为这涉及爱国的情感而不投,这是别人的自由。
文\惠振坚
2013.07.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