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谁在毁形象

(2012-11-28 13:17:06)
标签:

适应质疑

祁门论坛

监督机制

网络热点

政府形象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究竟谁在毁形象

 

 

文\惠振坚

  我十分赞赏学者金灿荣所言:“批判这一次不是作为中国社会的客人来的,虽然它有可能在中国的形象上捅几个窟窿,但我认为中国只能适应它。”

  这是学者在谈到社会内部似乎在生长出一种“反对派情结”,它不仅挑刺儿,而且看上去比以往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批评还要严厉时所发表的很有见地的议论。

  而与此同时,一些人把中国社会内部的议论当成洪水猛兽,动辄扣上信谣传谣的帽子,动辄以侵犯他人隐私权相威胁,动辄以毁国家形象毁地方形象来打压。

  陕西被强制流产当事人一家接受境外媒体采访后被蔑称卖国贼,当地政府怒其捅了家丑。殊不知,正是诸如此类的行政手段,在毁地方政府与国家形象上可谓不遗余力。

  所幸中国社会的开放包容是一个总趋势。在老百姓参与不进去的地方,他们拿起了言论的工具,以言论来进行监督,实现他们的参与并促其改进改变的愿望。也许过程是曲折的,但或多或少在社会各方面体现出效果。网络与网民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促进中国社会转向公正与透明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社会缺乏正常的监督机制,再少了这些来自民间的评议,会加速成就官僚作风与腐败的温床。对于这股力量,以及由此而来的无处不在的质疑,有人欢喜有人惧怕。惧怕是因为看到了自身继续维系特权与利益的危机。

  在这些质疑的背后,我们其实都看到了许多问题真实性的一面——众多项目缺乏论证,不允许存在怀疑的目光,由某个人或者极少数人拍板。浪费严重,挥霍无度,投资项目成为部门或少数人的财源。

  来自社会的质疑会成为常态。只有一个声音的社会是不正常的,只允许一种声音的社会将严重损害中国形象。质疑对国家对社会是一件大好事,能够早一些预见负面影响,纠正工作中的粗暴与错误做法,减少损失的产生。

  质疑的存在正是中国社会走向健康正常的标志,不仅不损中国形象,反而佐证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中国社会的包容、透明与活力。

文\惠振坚

2012.1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班主任七宗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