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想电影盛况

(2010-09-30 23:43:03)
标签:

电影盛况

前苏联电影

美国大片

暑期大片

新片排行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遥想电影盛况

遥想电影盛况

 

 惠振坚 

 

  这个小县城已经寻不到一处可以放稳身心静下心气看电影的地方。许多次在那个叫做影剧院的地方只能一遍遍地体味失望。

  座椅残破了,要手摸好几处才能找到一个较为稳妥的位置。幕上的影像是不清楚的,音响含混到几乎成心不让人听明白。通往厕所的厚帘不断地被小孩掀开一角,不断有腥臭的气息汹涌而至。

  放映的内容往往令人无法恭维,情节上根本做不到让人忘却现实,只让人不停地起着逃离剧院的念头。后来,这家影剧院就很少放电影了,经常被租借为会议场所,偶尔给学生放一放教育类的片子,学生在里面吃喝打闹,他们只是需要这样一个场所和机会来远离教室,获得一点可怜的自由。

  三十年前放电影的地方早已让位于商品房,那里一间一间的店铺顾客寥寥,而那里曾是县城最为热闹的地方。小青年每天吃过晚饭就围聚在电影院门前,一部分青年凭着过人的力气在抢购电影票,买电影票是力气活,一部分汗淋淋地举着好不容易得手的电影票在向朋友邀功。电影开映了,票已售完,门前依然流连着一群人,满怀希望等着偶尔急匆匆赶到的一两位退票者。

  那是个电影导演与演员最为幸福的年代,无论什么电影上映,都受到狂热的追捧,无须变着花样炒作,电影院里都火爆异常,座无虚席。一两张电影票就是让人惊喜的礼物,就会给一个夜晚带来难忘的体验。一些人在电影院里开始第一次约会,一些人在电影院里相遇相识,演绎出属于他们的情感故事。青年们从银幕里学会了时尚,穿起喇叭裤,留着长发,拎着双卡录音机在街道上招摇,生涩地模仿着遥远大城市里的时尚,想方设法吸引女孩子的注意。许多青年从电影里学会了一些新鲜的词儿,不论场合,时不时冒出几句,就是很入流的表现。

  当时的我仍是一个小孩,几乎每天放学后都会去电影院门前转悠,像是做每日功课一样要去看看当天的电影海报,然后悻悻然折返。有几次紧紧跟在大人后面,竟也能混进场。当然也有被验票员识破的尴尬场面,和我一样想混进场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好在验票员也不大与孩子计较,权当是工作当中的一个小插曲,大吼着吓跑我们这些小孩了事。

 

  八七年起在屯溪呆了两年,电影仍是当时娱乐的主流,学校周末里虽会有舞会,但本人舞步生疏,电影院自然是更吸引人的去处。平时晚自习时间很少在教室里呆得住,远在几里地之外的电影在发出无声的召唤。

  黎阳电影院影片更新很快,日日都有新片,且是小县城里不多见的片子。跟我一样晚上翘课看电影的学生很多,以至电影散场时,从电影院至学校那一段很热闹,几里路没有一盏灯,但拖得很长的看电影归来的队伍在黒漆漆的路上急走,情形很像夜间突袭某个据点的部队一般。当时正是电影《红高梁》热映的时候,认识的不认识的会在黒灯瞎火的掩护下突然吼起: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老谋子编造的这种民歌确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渲泻,难怪获得了年青人的认可。后来的片子就落入俗套了。

 

  九二九三年在合肥读书,学院会堂里天天放电影,票价极低,这可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怎么可能抵制得住隐隐传来的影片中的旋律的诱引。很多时候,已经下决心埋首自习,并且已经在阶梯教室里用朗曼字典占好了自习的位置,最后还是彻底缴械,奔向会堂,心里说,何必呢,看完电影再自习也未尝不可。

  在里面认识了一群同好,看电影是每天的必修课,与我们相映成趣的是不少教室里矢志考研的同学们,学得似痛苦不堪,却又乐在其中,而我们这些算是另类,只图看电影的轻松自在随意,好像专为了看电影从全省各地赶来似的。我们不论什么电影,像是审片人一般尽职尽责。

  也难怪当时我们对电影如此着迷。在学院里感觉对于外界竟是闭目塞听的,电视一定是被学院收藏在了保险柜子里,很少有机会看到它的模样,唯独只能在学院橱窗里看到过期的报纸。我不知道当时其它中国院校的情况,学校之闭塞令人深感压抑。唯有从电影,有时是国外的电影中来了解一点外界的情况。与今天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上网来了解新闻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惠振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