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四去幼儿园接坏坏,当我走到他们教室门口朝里望时,看到小人儿两手拿满了零食,笑容满面地坐在小板凳上等我接他,看见我的身影出现,小人儿兴高采烈的站了起来,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手里拿的什么,这是xx分享的,这个是xx分享的...”他一口气把手里东西的由来全给我解释了一遍,说完后高兴地把这些东西放进了书包。其实,坏坏不是很喜欢吃零食,但每次拿到小朋友分享的零食时,都显得异常地兴奋,原因就是他在享受着分享带来的快乐。
说起孩子之间的分享,每个爸爸妈妈应该都有话要说。有的爸爸妈妈很自豪自己的孩子能在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都能很大方的让着或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而有的爸爸妈妈却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什么东西都要霸占着,不愿意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而深感‘没面子’或着觉得自己没教育好孩子。于是,当众批评孩子,甚至当众强迫孩子去分享,有段时间我就是如此。后来仔细想想,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当然,孩子喜欢分享是件好事,但如果不喜欢分享也很正常,因为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证明他已经开始懂得了拥有的概念,他觉得自己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的。所以,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分享就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有时候,在教孩子分享的过程中,我们由于心急最容易犯以下两类错误,以下是我育儿过程中的亲身感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在教孩子分享的过程中不要再犯类似错误。
一 在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情况下,hold不住强迫孩子去分享。
有一次,隔壁的妈妈领着宝宝来家里找坏坏玩,起初两个小人儿玩的相当高兴。可就在小男孩从玩具中找到了一把枪,并高兴地拿着玩时,坏坏看到后不乐意了,立刻‘黑’着脸去夺,夺过来后还狠狠地说了一句:“你不许动我的枪,如果再动你就回去,我不和你玩了。”听到这句,我立刻走过去试图说服坏坏把枪分享给小弟弟玩,但当时小人儿压根就听不进去,只是一心的护着自己的枪,谁也不让动。在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半天后,小人儿不但没把枪拿出来,反而气冲冲的一个人回卧室去了。看到这一幕,我忍不住生气了,追到卧室在他不情愿的情况下,强行将那支枪夺过来给邻居的孩子玩,最终惹哭了坏坏。
后来,坏坏每次在楼下玩见到邻居家的宝宝,都没有往日的热情了。事后,我也认真的反思过,那次我真不该强迫孩子去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做法实在有点太鲁莽,如果当时我能换种方法,或在孩子不愿分享的情况下,就此罢手,等过后在给孩子讲道理,适当加以引导,也许就不会让孩子在那件事上对同伴产生怨恨,对分享产生抗拒的心理。
二 在孩子有了分享举动之后,又‘好心’地谢绝了孩子。
晚上,全家人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和坏坏爸在嗑瓜子,坏坏一个人拿了一包饼干边玩边吃。奶奶看他无聊,便开玩笑说:“你那是什么呀,给奶奶吃一个吧。”坏坏听后不但没回应,反而吃的更快了。奶奶见状,故意又说:“别小气么,给奶奶分享一个吧。”这时,小人儿才说了一句:“不给,我这就剩几个了。”此话一出,我听不下去了,对小坏坏说:“好东西要一起分享么,怎么又忘了?”见我发话了,小人儿才很不情愿的从饼干的包装袋中拿出了一个给奶奶,这时奶奶见坏坏肯给她分享了,高兴地说:“你吃吧,奶奶不吃,真乖。我和你开玩笑呢。”
当坏坏准备把自己最喜欢的饼干分享给奶奶时,我真的很高兴,可就在他伸出手递给奶奶的那一刻,奶奶用她爱孙子的心拒绝了。当时坏坏很快把手缩了回去,立刻吃了手中的饼干。我知道这一次分享教育又失败了。因为孩子最终的分享做法没有得到肯定。有时候,当我们在看到孩子已经有了分享意识时,往往以为这就足够了,认为孩子已经学会了分享,于是就好心地拒绝了孩子的最终行为。孰不知,这种好心反而是一件坏事,这又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一个分享的误区,会让孩子觉得:分享根根就没意义,反正给与不给都是一样的结果。所以孩子既然分享了,就一定要乐于接受,这才会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