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和陌生人接触?
---坏坏的成长记录
文(图)/原创/坏坏妈

(抢球啦~~~~~)
小宝宝一般长到6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害怕生人了。在他(她)们眼里最亲且最熟悉的就要数每天带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所以偶尔宝宝出门碰见陌生人他(她)就会表现出焦虑、胆怯,其实这些很正常,这时做父母的应该正确的引导和宝宝交流,而不是用恐吓和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接受陌生人。
上次带坏坏去公园玩,就看到这样一幕,一对父母带孩子在公园玩碰见了同事(当然这个同事又高又大可能吓着了孩子),孩子使劲往妈妈后面钻,一旁的爸爸半开玩笑的说,“躲啥呢?叔叔又不吃人,看你那没出息样?”
爸爸这样一说孩子更是害怕了,直到那位同事离开,孩子都没感正眼看他。其实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所以一定要懂得如何和孩子交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和陌生人接触。
在幼儿阶段,孩子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会寻求本身最喜爱的生活方式,假若与陌生人接触使他们感到不安,自然会表现出反抗或厌恶的情绪。父母如果能够理解怕生是孩子的正常反应,运用较为缓和的方式,引导孩子开拓新的人际交往经验。
《布奇乐乐园》六月刊的成长绘本里就提到了教宝宝“不怕陌生人”的主题,运用了小故事《家里来客人了》的例子让孩子学会和陌生人交流,出发点真是不错。布奇家里来了漂亮可爱的阿姨,小布奇害怕害羞的躲在的妈妈身后,经过妈妈的耐心引导和阿姨的热情举动,最终让小布奇打开了心理的陌生障碍,开心的和阿姨玩了起来。于是突发奇想,也让想让坏坏接触接触陌生人吧,整天在小区里转来转去,每一个脸孔都已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
正好小侄子放暑假了,周末和老公准备去接他来家里玩几天,坏坏几乎没有见过这个小哥哥。上路后,怕他见了这个小哥哥陌生,途中我就给他说:“妈妈要带宝贝去见小哥哥啦,高兴不?”他虽然双手“拍拍”表示欢迎,但从他严肃、若有所思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宝贝的心里还是有些顾虑。我又说:“哥哥很喜欢宝宝,等他来了会和宝宝一起玩球球好不好?”这一说,他的表情轻松多了,连忙点头说好。不一会而我们到了,一下车,小侄子就直叫“YiYi….
YiYi…..”,看见自己整天惦记的小弟弟,侄子高兴极了,但这小子这时又有点怕生了,躲在我的怀里不说话,只是一直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哥哥。小侄子的热情大方让我们家这个小家伙还有点接受不了,始终不下来玩。带小侄子上车后,我又成了一个牵线人,不停的在宝宝面前说:“这就是妈妈刚才给你说的小哥哥,你们一起玩好吗?”聪明的小侄子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了零食分给小弟弟,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打消了宝贝的陌生感,不一会儿他们就玩开了,回到家刚才还腼腆害羞的小子竟然还做出了小主人的风范,拿出自己的玩具给哥哥玩!中午两个人吃完饭,在小区里玩的不亦乐乎!
面对孩子的陌生感,做父母不用担心和焦虑,应先调整自己的观念,接纳孩子怕生的情绪并给予孩子完全的信赖,引导他(她)走出封闭的世界。当孩子获得父母的鼓励与肯定时,会将原本紧闭的心敞开,迎接外面的世界。
对于那些遇见陌生人戒备和恐惧心理感强烈的孩子,父母平日应该做到:
- 不要勉强孩子,要细心耐心的引导;
- 多带孩子去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玩,不要因为孩子之间的一些小矛盾而当众训斥孩子;
- 多引导和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或物品,让孩子体会交换的乐趣;
- 多鼓励孩子在人多的场合说话、表演、和人交流等,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给予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
- 父母的一些同事聚会和朋友婚宴的活动,其实也可以带孩子出席,不要嫌孩子麻烦或淘气而把他(她)留给爷爷奶奶照看,自己出去Happy,殊不知这种陌生的环境反而会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增强自我意识。
我们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很活泼、很外向,其实让孩子学会和陌生人接触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语言能力,通过接触孩子还学会了“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虽然这些只是简单的词语,但也可以称为是一种交流的形式,这样无形中也让孩子得到了锻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