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风花雪月的往事
刘复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2009年的清明节,依旧是细雨蒙蒙,惠风和畅, 我偕妻儿一起驱车离开喧嚣的闹市,
前往老家去祭扫先人墓。
一路上,虽然雨不停的下,但车辆穿梭,往来如织,显得特别热闹和拥挤,有时候一个红绿灯要等上十来分钟,但我们没有埋怨,因为我懂得扫墓者此时急迫的拳拳之心。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父母的墓地,坟上荒草萋萋,只有被雨淋湿的绣球在风中随风起舞,像在寄托我们无限的哀思;四周的油菜花开得清秀而热烈,倒使本来孤寂的坟茔显得不再清冷,对于一生与大地为伍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是最好的慰藉。
我围着父母的坟墓转了几圈,手摸冰冷的墓碑,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父母生前的点点滴滴往事,又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爱我的父母,更爱他们坚忍、善良、勤劳、豁达的品格,他们是我生命中最最不能忘怀的良师益友!
说起我的父母,我真的有太多不能忘怀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六七岁的我就得参加集体劳动,由于身体单薄,我经常在劳动中生病,每次都是母亲背着我去邻队的赤脚医生家打针吃药,母亲那娇小的肩膀成了我最温暖的依靠!八岁那年冬天,母亲突然把我叫到那间黑黑的偏房内,父亲早已在那里正襟危坐,我不知道自己又犯了什么错,正瑟瑟发抖时,父亲却微笑着开口了:
“三崽,爹看你老是体弱多病,从今天起,爹想教你学拳,好不?”
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塌实了,原来父亲是想叫我学功夫。说实在的,我早就听说祖父是一个功夫了得的人,而父亲一直与祖父相随,耳濡目染,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只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不敢也不愿把自己的功夫传给后代。现在,父亲突然答应教我学拳,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于是,我连忙回答道:
“我愿意!我真的好喜欢!”
那一夜,父亲并没有教我学拳,而是告诉我许多学武者需遵守的武德和要求,母亲也一直微笑着听我们爷俩的谈话,那一夜,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怎样做人的善根!
以后的日子,父亲几乎每天都要陪我练一个多小时的拳,从站桩到套路,从散打到对练,从拳术到器械,我都很认真的学习,即使在双腿红肿,挪步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都没有放弃过,父亲对我的表现十分满意,教学的进程也相当快,一年下来,我不仅学习了“铁笼关象”“七星连手”“水泼天心”“七星斗剑”等民间武术套路,还基本完成了套路对练。渐渐地,我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为1985年我读大学时的武术表演照片)
风起时,我在风中舞棍;
花开时,我在花间练拳;
雪下时,我在雪地坚持;
月明时,我在月下反思......
就这样,我在父亲的陪伴下,愉快地度过了童年那段“灰色”的岁月,是可亲可敬的父亲,让我在打磨筋骨的同时,有了自己的追求,忘记了那特殊年代里出身不好的伤痛,得以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地拾级而行!
再后来,我到外地读高中,由于要全力以赴考大学,没有太多的时间坚持练武术,但我还是利用晚间自习的休息时间玩几个套路,以解除学习的压力,久而久之,不仅精力充沛,身体也强壮多了,而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仍然身手矫健,这是父亲留给我人生的财富!
现在,父母已经双双离开人世,我也只能在回忆中再见他们亲切的面容,但我知道,天国的他们还在时时关注我的一切,我更不会忘记父亲陪我走过的那段风、花、雪、月的岁月,我要做一个像我父母那样堂堂正正的人!
挂上几个绣球,燃上几挂鞭炮,怎么能寄托孩子对父母的思念;说上几句话语,写上几首小诗,又怎么能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仰!但我还是真诚的期盼,那浓浓的烟雾能给天国的父母捎个信:
感谢您,给了我健康的生命!
感谢您,给了我健康的生活!
我敬爱的父母亲,安息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