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教育决不能流于形式
刘复经
日前,“湖南都市”电视栏目报道了湖南省安化县新桥乡中心小学教师唐某(45岁)猥亵8名女生的丑恶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不仅使年幼的生命受到了极大伤害,而且让广大教师蒙羞,的确令人痛心疾首!既然悲剧已经发生,太多的指责和漫骂可能于事无补,但我们决不能对此无动于衷,至少,我们要反思这种偶然事件中的必然性,让师德教育落到实处,不能再让师德教育流于形式。
2008年,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安全”纳入了教师群体所应该遵守的职业精神。保护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保护学生的老师,师德肯定是有问题的,而危害学生安全的教师根本就不配当教师。前几年,全国曾发生多起教师在学生脸上刻字、鼓动班上学生扇学生耳光等严重侮辱学生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师德教育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令人痛心的是,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并没有绝迹,令人发指的唐某就是其中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师德败坏的案例,除了当事人心理扭曲、道德沦丧、人格卑劣外,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师德考核流于形式。对职业道德进行考核,也许在其他行业只是一个过场,但对于教育系统而言,却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一个师德败坏的教师,将影响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人的健康成长。2007年,重庆市教委发布了首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标准,对每位教师的师德从多方面进行考核,其中,除了学校和老师的评价外,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评价占了20%的权重,他们对老师的师德师风好坏有了发言权(2007年12月18日《重庆晚报》)。如果我们都能像重庆市教委一样把师德考核落到实处,唐某这样恶劣的行为也许不会发生,至少他会忌惮学生的评价而不敢胆大妄为;或者可以及早发现将其清理出教师队伍,把伤害降到最低值,这对教育而言,真的是功德无量。其次是学校师德教育存在误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但现实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习惯于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突击性的活动来抓,即轰轰烈烈地举行动员大会、走走形式地开展几次学习、照搬照套地出台几条规定、华而不实地写写总结文章,从而,使得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流于形式,落入俗套、收效甚微。在目前的学校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注重学生忽略教师、注重校内忽略家庭、注重群体忽略个体、注重目标忽略达成的现象。师德教育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是那些偏远学校,根本就没有把师德教育纳入议事日程。试想唐某的恶劣行为,是偶然犯混吗?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察觉呢?其三是家长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心理咨询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杨咏说,根据相关心理研究,家长与孩子如果不能沟通,实际上会完全丧失教育权力;家长如果与孩子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肯定会降低教育效果;家长如果与孩子不能进行积极的沟通,会影响两代人的共同进步。事实上,在我们组织的调查中,有30-40%的家长缺少与孩子的沟通。由于缺少沟通,许多孩子就不会、不愿、甚至不敢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向家长讲,家长自然就根本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这种隔膜将会使家长和孩子两败俱伤。唐某伤害了那么多的孩子,时间又那么长,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孩子向家长反映?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现在,唐某已经绳之以法,受害的学生也在接受心理康复治疗。但这件事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而惨痛的,痛定思痛,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莫让悲剧再重演!
国家要发展就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就需要把师德教育落到实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