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诗歌报:“我的父亲母亲”全国诗歌征稿目录公示(五)

标签:
转载 |
分类: 投稿作品 |
温馨提示:希望大家在投稿时排版格式不要五花八门,有的就是复制粘贴,还有的将不是本次征文的诗作电邮过来。作品好坏不说,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本来我们就人手有限,来稿时请大家尽力排好版传过来,这样既方便了编者,又互相节省了时间。此外,为了确保所有来稿作者的作品公布,细心的作者会发现,我们对介绍个人的简历进行了处理,尽可能做到电话不公开、详细生辰不公开、个人通讯地址不公开,工作单位不公开。
征文要求:从2015年11月2日起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琅琊原创文学报】、【长鸣】文学季刊携手【中国诗歌报】继续在全国开展“我的父亲母亲”全国诗歌征稿活动。具体哪位的作品能出现在中国诗歌报微信公众平台,并最终在【琅琊原创文学报】和【长鸣】文学季刊出现并获奖,请扫描【中国诗歌报微信公众号】进行关注。欢迎大家继续投稿到zgsgb1@126.com,
热烈欢迎:河南《长鸣》文学季刊杂志从11月7日加入全国【我的父亲母亲】诗歌征稿活动。除了琅琊原创文学报将刊登15首【我的父亲母亲】优秀诗歌征稿外,《长鸣》文学季刊杂志将在今年的最后一期刊发部分【我的父亲母亲】优秀诗歌征稿。
特别鸣谢:河南《长鸣》文学季刊杂志、《天中晚报副刊》、广东《中华文化》杂志、云南《兰坪》文学双月刊杂志、安徽《琅琊原创文学报》、山东《孤桐诗歌报》成为首批推广中国诗歌报优秀诗歌和书法艺术战略合作伙伴。欢迎期刊和微信公众平台洽谈推荐中国诗歌报平台诗歌和书法作品合作事宜。
握手前行:中国诗歌报平台成立《中国诗歌好声音》直播间,诚邀主播们入驻。有意合作者加QQ1398669686
欢迎更多商家和企业给予友情支持和协办。更多详情请关注【中国诗歌报微信公众平台】。
又见父亲的山峰(外二首)
文/小溪浅唱
一下客车
就望见了那座山峰
那是长在脊背上的山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父亲挺拔的脊背,被岁月压出了弧度
每见父亲一次,那弧度就加深一次
那是风霜雨雪堆积的山峦么
那是担起日子的驼峰么
现在,父亲又驮着一座山的牵挂与疼爱
来接我回家
我轻轻喊了一声“爸”
那些被拦截的河流,就不管不顾地
奔跑起来
(13行)
端午,喊醒一个人的名字
扬一把粽香
引开一些潜在的威胁
把一个响亮的名字,托举于汨罗江之上
听,谁在一方坍塌的天空下
吟诵《怀沙》,那声音穿透两千年风霜
再次撕开楚江的旧伤
此时,满载怀念的龙舟
被一阵紧密的锣声鼓点追赶着,追赶着
打捞一份旷世久远的沉重
(9行)
母亲在夜色中的巷口等我
那晚同学聚会归来
母亲正在没有路灯的胡同巷口
驱赶黑暗,眼巴巴地迎我
挽起母亲的胳膊,我把愧疚和不安
悄悄藏进夜色
再迈一级台阶,就知天命的我
又奢侈地做了一回女孩梦
母亲用心房的灯盏,照亮了岁月的拐角
一路引我回家
(9行)
小溪浅唱,女,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作家导刊》、《辽西风》诗刊、《平阳文艺》等报刊杂志。
父爱(组诗)
■贾文华
长途电话
中秋饱满的月下
我给老家挂个长途电话
父亲奋力挪过来的样子
我想像得到
“不用掂念,我
很好……”
一句简单话语
他竟重复三遍
是不是爸爸害怕天堂
没有长途电话?
秋
菜园子的杂草节节攀升
老父亲的胡须姿意纵横
岁月,把妈妈走后
坐冷板的水龙头锈个够
各自有小日子的邻里
不太介意哪家菜园子的收成
唯有端坐在秋风里的老父亲
独酌这满目荒芜
静听,涌出内心深处的
根根汗毛的孤零
病者
儿时生病
最怕扎屁股针
其实,那根针
每每扎在爸爸的心
表情似水的他
却看不出丝毫痛隐
仿佛,痛者
不是我俩,是病
忧
就要告别故里
我央求爸爸
再坐一次我的自行车
我想驮着他
像儿时他驮我一样
绕城一周
从耳濡目染的草木中经过
从无忧无的鸟鸣中穿过
从泪眼汪汪的溪流中转过
大雾弥漫的清晨
爸爸小心翼翼搂我腰
爸爸依依不地抱我背
生怕,一松手
手心里这只小鸟
变成纷飞的秋叶
父亲
单素奎
杏花村酒又开始旺销
风中的纸钱找到来路的清明
又一次打湿谁的双眼
你的脚步停在路边
哭哑了的西风没唤回逝去的容颜
我摔倒在地,摔掉的魂儿再没找见
相思,在每个清明泛滥
魂儿没走远,魂儿长期潜伏在墓前
年复一年,加载思念
请把墓门打开
看看我是不是已经讨你喜欢
那时我不太听话,常常为你添乱
父亲,我想翻过碑文
在很深的层面,郑重地向你道歉
我必须摆正酒杯,把敬抑酌的满满
家风绕坟前,绕过岁岁年年
人间的课本翻呀翻呀翻呀翻呀翻
父亲,我想再听听你的真言
妈妈,满脸皱纹的妈妈,
第一道皱纹,何时爬上你的面颊,
可曾是小时的热泪在那儿冲刷。
如果是这样,我这就回到童年,
用笑声,唤起你满脸芳华。
妈妈,满头白发的妈妈,
第一根银丝,啥时长在你的秀发,
可曾是离别的情感在那儿牵挂。
如果是这样,我这就回到昨天,
用亲情,拨掉那一根愁芽。
妈妈,身影踉跄的妈妈,
健美的脚步,是从那个地方跌落,
可曾是想我的那一个风雨之夜。
如果是这样,我这就回到那晚,
用双手,铲去那一片泥滑。
单素奎,作品《中国梦》选入大、中、小学课处阅读范文,在北京京西宾馆,授于“国旗文化传播者。有作品获山东网大型征文一等奖,庐山全国文艺作品金奖,南京青奥征集优秀奖,黄河口生态一等奖,创艺中国一等奖,洛阳诗歌奖,李白诗歌奖,襄阳诗歌奖。
农民父亲
不舍直起已弯下腰,
汗水又浸透了衣襟,
风中凌乱的白色的双鬓,
雨中依然蹒跚着开垦。
手上是厚厚的老茧,
脸上早沟壑深深,
睡梦中时常咳嗽,
一个人痛苦的呻吟。
闻鸡起床,
习惯早已入心,
重复着昨日的劳作,
又是到黄昏。
子女一天天长大,
你目送离开家门,
偶尔也有叹息,
叹息已年过六旬。
我在城市,
你在乡村,
电话两端
我说:爸,我要午休了,
你说:好,我再犁一分。
我曾问你:为何如此操劳?
你说
我再问你:还有呢?
你说
妈妈(组词)
郁冰
妈妈的头发已泛起霜花
妈妈的面颊已苍老憔悴
记忆中的妈妈啊有着如花的笑靥
记忆中的妈妈啊头发如瀑般亮黑
啊!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我在您细致入微的呵护中度过我最快乐的童年
妈妈的情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情
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是您的爱抚平我内心的伤痛
啊!妈妈!女儿是天空中随风飘飞的风筝
您就是牵引女儿迷途知返的那根线绳
啊!妈妈!女儿是晴空中洁白飘逸的云朵
您就是我含着泪注视着的那一方热土
啊!妈妈!我的躯体里奔泻着您的热血
您的生命里倾注着我的眷眷柔情
啊!妈妈!您的目光涉过千山万水伴我走过柳暗花明
我的牵挂穿过云山雾海陪您走过秋月夏花
妈妈,您走了
撷一束康乃馨,寄托我无尽的思念
妈妈,您走了,冰冷的雨也在下个不停
仿佛是在为您落泪
妈妈,走向天国的路,是不是很黑、很孤单
没有亲人的陪伴,您是不是很冷?
妈妈,您走了,从此我们阴阳永隔
我的思念,能否穿透这无垠的时空
抵达您的天国,传递给您的心灵
给您些许的慰藉和温暖?
妈妈,我有很多话,还没有对您说
有许多事还没有为您做
妈妈,您就这么走了
像一朵晚霞,飘到山的那一面
永远飘出了我的世界,飘出了我的视线
如果有来世,让我再做您的女儿
妈妈,昨夜我又梦见您,您在咱家的庭院
为我留下了那么多绚丽芬芳的花卉
那棵棵芬芳的花儿,有的淡白、有的微红
有的浅紫、有的灼艳
那么多缤纷的花儿
妈妈,是您在天国对我的祝福吗?
是否您在天国,仍挂念着我的喜怒悲欢?
妈妈,您留给我的
还有一株不知名的小树
纤弱的树干上碧叶稀疏,有碧绿的滕萝紧紧缠绕
是滕缠树还是树缠滕?妈妈,是否您在祝福我们
夫妻和睦、安康幸福?
妈妈,您不在了,却还在梦中传递给我如此的温暖
那梦境是那么真实那么清晰,而您的如海深的恩情
我却已无以报答,我无私宽容慈爱的妈妈啊
您在天国,请一定要珍爱自己,别总牵挂着您的儿女
如果还有来世,妈妈,让我再做您的女儿
妈妈
妈妈
您一直都在我的心里
您的笑颜,您的话语
是那么亲切,那么温馨
而今我只能在梦中和您相会
妈妈,梦见您时您却总缄默不语
您在那边,不要把我们牵挂
吃好穿暖,好好地保重自己
如果您想我,您尽管来
我们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
您来了,不是客,是主人
妈妈,您永远是我心中的最爱
您永远是我最最亲爱的妈妈
是我最最亲爱的母亲
父亲与煤
杨传信
父亲在低矮的井巷
爬行了大半辈子
那双长满老茧的手
不知把多少煤
一点点从岩石中抠出
踩着父亲佝偻的脊背
我们兄弟
稳稳地站立起来
分不清是煤,还是父亲
抑或父亲就是煤
只觉得
父亲的一生
总是与煤无法分割
煤燃烧着
父亲也燃烧着
当银色的火焰
照亮了我们生活的时候
父亲身上破旧的窑衣
越发是显得肥大了
杨传信,山东兰陵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山东工人报》、《黄河诗报》、《参花》、《中外文艺》等几十家报刊杂志,有作品选入《中国新诗精选300首》、《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国首部微信诗选》等多种文学选本。著有诗集《现实与梦想》。
《父亲》外两首
殷朋超
他睡了
影子也睡了
他在沙石堆旁的纸盒上睡了
撕裂的风如脱缰的马在悬崖边挣扎
瘦了
人瘦了马也瘦了
拥挤的排骨如整齐的队伍
榔头与水平尺躲在瓷砖的背后
粗糙的手抚摸着瓷砖的胸怀
榔头一次次激起潜藏在心中的火花
水平尺测量着亲情的波动的高低
在这交错的十字路口
一直都在徘徊
寻找回家的小路
寻找粮食的眼睛
寻找饥饿的胃
寻找孩子的天真
《身份》
父亲有好多身份
儿子
丈夫
父亲
还有
父亲没有做过一天工人
却有一个带工字的身份
农民工
《母亲读诗》
我的母亲,读书少。却喜欢读诗
她每次读诗,都很认真
总喜欢把一分钟分成60秒,这样就可以读透更多的文字
她像一位朗诵家,总喜欢去朗诵
时而也会闹出笑话来
我喜欢偷偷地看母亲读诗
像小学生识字一样,一字一字地读着
她,是我忠诚的粉丝
每次收到样刊,她都会在目录中先找到我的名字
微微一笑,吞吐出几个鲜活的字眼
母亲从我收到第一本样刊就开始读诗
直到现在,其实她
并没有读懂过
我的父亲站在高山之上
未增
我的父亲站在高山之上
底下的流水环绕我的梦
浅浅的看透我的泪水
深深的隐藏坚硬的手掌
我的父亲站在黄土之上
生长着一生都割不断的庄稼
我的脚上沾满泥巴
在漫长的岁月里
我的母亲抱起了荒草
我抱起一片云朵
我从远方遥望
那远方金黄色的云霞
燃烧着像母亲一样的梦
它们燃烧着像父亲一样的山
我的故乡充满泥土的味道
我的爱像一座坟
圆圆的没有棱角
仿佛大雪正在融化
母亲节
王芳
母亲节,我没有写诗
更好的诗句拒绝走进我的时空
请原谅大山平民,不是真正的诗人
不敢让伤口里的诗句亵渎你圣洁的目光
只能在大山里守候自己的家园
七年前的那篇散文《告慰母亲》,经过一年的奔波
在《青春》上找到归宿后
《遵义文艺》《江海文艺》《遵义新世纪文学作品选》纷纷让座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因为我的反叛没有错
就在今年您的生日,我先后写出了
《三月
连同您慈祥的容颜在网络中行走
多少祝福的声音令我陶醉
母亲节,让我把文字写在别人的笑容里
为文字流血的脚步在千山万水停留
十五年,漂泊的心仍是疲惫不堪
让我的诗句,在别人的心里咀嚼
至今我还不明白
被人咀嚼是不是一种幸福
母亲,您不会责怪吧
我已经找到生命的亮光
诗有了您,散文有了您,散文诗更有了您
剩下的我找到另一种方式
让您的教诲,流进骨骼
许多人拉风饮渴,走进我的身影
为自己活着,为别人更好地活着
更不会忘记
最好的诗句和慈祥的面容
永远都在你的目光里
致母亲(三首)
《母亲》
想在心里比泰山重
置于手上比落叶轻
仰望,比天空高远
俯览,比草根还低
面对邪恶比岩石坚硬
面对正义比棉花柔软
背影那边有风雨交加
襟怀晴朗比春阳还暖
乳房干瘪了,而爱的大河
一直没有停止过流淌……
《我知道》
母亲的头发花白
肯定是哪座山顶的积雪
我知道苍鹰就从那里腾飞
岁月就从那里走下来
母亲的背很驼,微微起伏
成为大地隆起的部分,美的部分
原来天空就从那里架上去
彩虹也从那里升起来
母亲的手微凉,布满沟壑
我知道一条河来到冬天
都会很沉默,已没有力气
走完自己的河床
母亲瘦小,面容憔悴枯槁
已经没有多少汁液了
我知道是我吸的,而母亲
却不知晓,只向我甜甜地笑了
《晚年的母亲》
仍然侍弄土地。一生的美德
被泥土擦得锃亮,舍不得丢弃
在后园三分菜地,晚年的母亲
将一生痛恨的杂草拔得一干二净
仍然养鸡。喂不了年猪
就养一群心仪的小鸡
照料格外精心,就像当年照料我们
母亲的晚年葳蕤,充满生机
仍然给大家照看孩子
刚刚腾出的双手,是鸟巢
儿孙们一茬一茬长出羽毛
就一茬一茬飞走
仍然把家好好撑着
父亲走了以后,越发坚强
特别吩咐我们,别再为她添置新衣
已经八十六了,穿不烂,可惜
姜方,男,贵州纳雍人,中学教师,贵州省作协会员,其诗作散见《山花》《飞天》《星星》《绿风》《诗林》《中国校园文学》《广西文学》等文学刊物。
偏头疼
文/癫丫
右边的头又在闹了
失眠。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想父亲
听叔叔说父亲在世时也是这样头疼的
父亲疼得厉害时,买不起药
曾让他用力向后揪耳朵
父亲是要把那根走歪的神经
揪到正常轨道上
倔强了一生的父亲终是没拧过
那根跟他作对的神经
父亲去世后不久我也开始头疼
我知道我脑袋里的那根神经
是父亲无意中埋下的
跟父亲的那根神经有着相同的叛逆性
它是父亲身体里蔓延过来的藤
我一疼起来的时候
就能感觉到父亲的疼
癫丫,原名宋作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文学会会员,观音山文学社会员,诗歌,散文多次获奖,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北京文学》、《天津诗人》、《未央文学》等数十家刊物,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父
汪明松
老水牛一般憨厚
老水牛一般质朴
厮守着两亩土地
挥动粗糙的大手
开春播种希望
秋后收获命根子
灌满铅的岁月
压得你一辈子直不起腰
弓了的脊梁
像地里沉默寡言的
不停耕耘的
那张灰色的犁
素日喝上一盅
三毛钱一瓶的山芋干酒
你兴奋大半年后
还在回味酒的香醇
平常抽上一支
两毛钱一包的纸烟
你幸福地夸耀
日子红红火火
儿孙吮吸你的血汗
如同庄稼
贪婪地吮吸着地里的养分
纵然四季风
吹干了你那把瘦骨
不知吝啬的你
将它砸成铺路石
去垫平儿孙出征的坦途
当后生们与青山肃立的时刻
愧疚的思念似江水东流
老
柴草熏黑了老灶
老灶熏黑了老娘
微波炉
电饭煲
比不上老灶
老娘心目中的份量
烟囱
灶台
老娘常唠叨
人丁兴旺的标志
于是
守出一条繁衍生息的真理
老灶的饭菜最香最养人
炊烟飘去了一个百年
老灶沸腾出又一个百年
在百年与百年之交
儿女才明白
老灶膛里
燃烧着的
是老娘灿烂的躯体
良心债
文/吴江
当高粱红透
腰身,却渐渐弯了下去
一同弯下去的
除了夜里因疲倦而叹息的声响
还有父亲铁做的脊梁
白发如雪。他用肩膀
一个麻袋一个麻袋
扛着生活
烈日,无风,把汗水扔在地上
扛起百余斤的重荷
在灼热的炒瓢里
奔走
几十吨、几百吨
大山的重量,走过肩膀
38度。没喊一声苦
捏着几张被汗水浸湿的钞票
父亲一脸的憨笑
父亲啊,你可知道
你这笑
足以让我,背负一生
山里的乡愁
紧走慢走
琐碎与秋收再一次碰头
.
一年一度,庄稼陷进舞台中央
向土地讨饭的人们
踩着潮湿的心情,把叹息声
勒紧,装车
.
山岭薄地,雨水只下了几滴
用车推,罐拉
够不着的禾苗用瓢舀
踉踉呛呛
庄稼个个像饥饿的孩子
发育不良
.
欠收的粮食装进粮仓
胸前的石头
却怎么拽,也拽不走
.
站在村口放眼
枯萎的桔杆地,纷杂,凌乱
怎么瞅,怎么像
父亲脸上多出的几道沟
吴朋朋,笔名吴江,80后,山东潍坊人,潍坊市滨海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昌乐报》、《望月文学报》、《坊华》、《华夏诗刊》、《弥水》、《淘漉诗韵》等报刊杂志。
母亲带着“家”的味道
蔡永庆
蔡永庆,男,曾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阳泉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00多篇,并多次获奖。
带母亲去足浴(外二首)
何小龙
母亲多泡了会脚,给我修完脚后
小姑娘开始给母亲修脚
边修边对我说
老人是灰指甲
我凑近一看
母亲两只脚的大拇指趾甲
厚得像岩层
小姑娘又说
老人的硬茧比我的厚
我说肯定啊
她在陕西老家干了10年农活
吃的苦比我多
你就费心多修会
修完脚,小姑娘要给母亲穿袜子
她死活不让,硬要抖颤着手
自己把袜子穿上
出了门,母亲悄悄对我说
“让人家女娃穿袜子
像剥削似的
我不好意思。”
《我搀扶母亲穿行在秋雨中》
从三楼到地面
从家到附近医院
不足百米的路程
母亲用喘息的白发
一寸一寸丈量
显得那么漫长
我一手搀扶着母亲
一手打伞
穿行在2013年这场秋雨中
心情比她的脚步更为沉重
我多么忧伤
疾病又在折磨母亲
而我却挡不住——
撕扯着枝头一枚叶片的秋风
射击着一豆衰弱烛火的雨滴
《替一位老人感谢春天》
瘦成一把骨头的老人,白发苍苍的老人
在天馨园小区旁边的甘沟河滩挖荠菜
污水和垃圾并不会影响到她的专注
她当姑娘时就挖过的荠菜
不管长在哪里,还是那个模样
一晃,她老成一株枯黄的蒿草,尚未被时间折断
但再也不能被春风吹绿,她蹲在那里
慢慢挪移,像贪玩的孩子沉醉在自己的乐趣里
因此,我要替这位老人感谢春天
不说污水很臭,不说垃圾很脏
不说长在这种环境里的荠菜可否带有病菌
不说甘沟河丢失了浪花与涛声的空寂与破败
就说春天来了,老人走出水泥笼子
在空旷的河滩晒一晒太阳,和荠菜说说话
比在空房子里坐着打盹要愉快许多
我还在想,假如这位老人是在一片桃林里挖荠菜
或者,是在家乡返青的麦地挖荠菜
定会产生一幅画的效果,可是
如此美丽而干净的地方
成为梦中的风景,在这条贯通城市的甘沟河边
春色多么薄啊,它赐予老人的一点点喜悦
无法驱退她
深重的寂寞
何小龙,籍贯陕西,甘肃作协会员,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林》《延河》《黄河诗报》《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北方作家》等刊物,出版个人作品集10部,其中三部书荣获甘肃黄河文学奖、平凉市崆峒文艺奖。多首诗歌荣获全国首届民间鲁迅短诗奖金奖、“白天鹅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
本活动由云南普洱茶品牌【茶玉堂】赞助“老父亲口粮茶”作为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