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元宵节

(2009-02-03 18:17:32)
标签:

万茜

元宵节

端午节

文化遗产

文化

杂谈


   元宵节快到了。。。

 

记得小时候,觉得春节是大人的节日,可以和小朋友们举着兔灯笼一道看花灯的元宵节,才是我们的嘉年华。我们的元宵节

 

那时侯,小镇的中心广场在元宵节总是分外热闹,大人们每年雷打不动的走家串门探亲访友基本都结束了,几乎整个镇上的大人和小孩都聚了过来,可以见到快一个假期都没有见到的同学和朋友。

 

即使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也可以看到那一片片汇聚的五颜六色、灯火辉煌,与天上的烟花和星星都连成了一片,美丽极了。

 

灯会上的我们总是盯着挂得高高的灯谜,绞尽脑汁,眼馋地瞄着大红桌上的礼品,一路猜下去就是好几个钟头。

 

现在想来,令人汗颜的是——记忆中的灯谜总是极难无比,极少猜的出来,致使幼小的我一直认为发奖品的大人很狡猾很狡猾,故意设置那么难的灯谜给我们,这样他就可以把所有的礼物自己拿回家=。=

 

猜累了,逛庙会,看舞龙舞狮,回到家里,美美的再吃上一碗元宵,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就算是完成了元宵节的美好时光。

 

现在,长大了,离家越来越远,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深,总是希望一家人不要在分开,永远在一起。

 

记忆中的元宵节也好象很多年没有体验过了,真的长大了之后,才开始担心那个热闹的元宵节是不是要离我们远去了。

 

前些年,韩国的江陵把他们的端午祭申请了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特别愤怒,做为一个湘楚之地长大的人,绝对不能容忍保留在心底最深刻的记忆也被别人夺走了。不过,感受着现在越来越淡的传统节日味道,我发现错的也包括我们,是我们自己没有珍惜好守护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自己断了自己文化的根。

 

怎么办,很希望我们把“元宵节”赶快去申请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灯会、猜谜、吃元宵,希望一代一代永远流传下去,并且越来越热闹。

 

所以,元宵节那天,一起过一个真正的我们自己的节日吧,让一年都有好心情。

 

查了一些资料,说有些元宵节的习俗现在已经消失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还拥有的吧: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我们的元宵节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