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川野猪嶂穿越记

(2013-03-25 19:10:34)
标签:

旅游

分类: 户外游记

    龙川,一个古老而大气的县名,秦时赵佗以龙川县令为平台一跃而成就霸业,割据岭南自立为南越武王。野猪嶂,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山名,磨坊岭南登山节,广东各地户外驴友,齐聚山腰出米石村,穿越以野猪嶂为首之四座千米高峰。

    20130302,是日也,气温骤降,一夜之间回到寒冷的冬天。出米石登山口,一层一层的荒废梯田,扎满五颜六色的帐篷。一辆一辆的驴车络绎不绝,广州、东莞、惠州、佛山、珠海、中山……河源作为主办方,自然是来得最早的义工群,而人数最多的依然首推深圳,实可谓冠盖相望,名流云集。

    本队的领队汉堡决定反穿,夜宿终点小灰村一户农家。此决策让全队人员免于夜晚的寒风袭击,相较于出米石谷口露营的一帮驴友,倍感庆幸。而唯一的反穿队伍,在次日的山脊上,几乎吸引住所有迎面而过的眼球,成就了本队的高调与迥异风格。

    20130303,天气回暖,很适合登山。8:00出发,经过一番凭借等高线地图的探路寻路,全队于11:00登上第一座千米峰杨里嶂。放眼望去是一片青绿的草甸区,然冷风呼啸,寒意透骨,难以久驻。而半山的枫林区,几与山麓一般温暖,草甸区与丛林区真乃两重世界。行走草甸之上,视野宏阔,千山万谷,匍匐左右,前方高峰绵延,径接野猪嶂,颇有点“小武功山”之形势。杨里嶂上高高矗立一座发射塔,细长的身形迎风屹立,如剑指苍穹,直插云霄,俨然粤赣边界之护佑神灵。

    一下一上,登上杨里嶂与扛桥石之间的第二座无名千米峰。遇上第一拨正面穿越而来之队伍,继之一路与人摩肩而过,直至扛桥石下面之老古塘下撤点遇上最后一拨之收队义工。扛桥石乃第三座千米峰的一座岩石,似猿似猴,远观倒也颇像两架石墩,只是桥在哪里呢?

    过老古塘,一路往主峰第四座千米峰野猪嶂攀登。于半山腰的分水凹用过午餐,14:00到达峰顶,海拔约1300米,此时煦阳高照,山风猎猎,本想来一曲“野猪嶂上歌大风”,无奈实在冷不可耐,匆忙下山。

    14:50下到野猪嶂与金石嶂之间的黄麻垇,稍作休憩,往出米石下山。在山谷口看到两件奇物,颇值一书。

    出米石村,名字甚为拗口。据领队讲,相传古时村中有一大石头,石上有坑,饥荒时节,石坑在夜间经常能冒出满满的大米来,因之得名出米石村。据后人揣测,或为劫富济贫之好汉半夜放米以接济穷人。然村中财主贪心,故将石坑凿大,此后遂不再冒米。

    本以为仅是一故事而已,下山时竟在谷口的山路边看到此大石头,方方正正的,应是天然生成。石上方果然一大坑,人工开凿之痕迹尚在,不过储满了水而已。然而到底是先有石和坑,后有出米石村名,还是先有村名,而后好事之人找块大石头凿个坑,却也无从考证。此处山体蕴含稀土矿,而今矿场废弃,开矿留下的裸露山壁山沟,历历在目,或许开矿时挖了块带坑的大石头出来,一点也不稀奇。

    在出谷口的路边,还发现一株长得像木棍植物,笔直笔直,上下一般粗,远点看还以为谁在路边插了根灰木棍,近看但见浑身长满了刺,令人凛然不可犯。山区生活阅历丰富的情狼说这叫“老虎鞭”,名字很形象。

    自早上8:00开始登山到15:20下山,共约7个多小时,走过四座千米峰,是一条不算很虐也不休闲的好路线,却很合乎岭南登山节的线路要求。龙川尚有丹霞地貌之霍山风景区,素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与野猪嶂相比那是各有千秋,亦宜游焉。

http://s15/mw690/4c95a0a4td8bdea6dd16e&690
出米石谷口营地
http://s8/mw690/4c95a0a4td8bdeab724f7&690
杨里嶂发射塔
http://s1/mw690/4c95a0a4td8bdeb03e470&690
扛桥石
http://s8/mw690/4c95a0a4td8bdeb7137d7&690
上野猪嶂
http://s10/mw690/4c95a0a4td8bdec07d049&690
出米石
http://s7/mw690/4c95a0a4td8bdecd10e56&690
老虎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咏木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