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随地吐痰

(2011-08-18 16:01:17)
标签:

文明

礼貌

身心

健康

分类: 随心所欲

    小时候很喜欢坐公交车,喜欢坐在车上,把窗子打开,让外面的风吹到脸上,那种感觉超爽!现在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坐公交车,不是因为不喜欢那种感觉,是因为在车站等车时的那个环境,实在让人作呕!

    相信不少人都会在公交车站见到这样的事: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在等车,可能是因为等车等得实在无聊,想找点事做,又或者是因为刚抽了支烟,像清清嗓子,于是低下头,嘴一撅,一口粘痰拉着丝从其口中一垂到底,落在地上,这时候,那人嘴角露出一丝舒爽的微笑,登上了他要等的公交车,留下那一口粘痰呆在地上,任由其他行人在上面跨来跨去。

    随地吐痰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公交车站,我们在马路上、公园里随处可见。你看路边停着的那辆豪华跑车,车窗开着,里面坐着一位貌似时髦的年轻女郎,左手拿着一支香烟正在喷云吐雾,突然探出头来,朝着路旁啐了一口痰,正好吐在从旁边经过的一位大叔骑得自行车前,大叔见势不妙,急忙拐把,痰是躲过去了,却险些摔倒。等他回过闷来,冲着车里大喊:“你怎么回事?有没有公德啊?差点儿吐我身上!”坐在车里的女郎轻蔑地回头一瞥,然后把车窗摇上,一踩油门,驾车飞驰而去。“嘿!连句对不起都不说就跑了!啐!真孙子!”什么声音?原来是那大叔朝着远去的跑车,也啐了口唾沫!本来挺为那大叔抱不平的,可你这行为也太......

    继续往前走,对面来了一位走来一对青年男女。男的看样子估计是感冒了,咳嗽不停,时不时地就朝一旁吐口痰。从我看见他一直到他们从我身边过,也就一二百米的距离,至少吐了五六次!旁边的女孩儿面带关切之情,却也爱莫能助。

    ......

    你问我随地吐痰有什么危害?相信不少人都能回答出来。痰渍通常是很难清扫的,很容易留下长期的烙印。这不,满条街道,好像批了件豹皮一样,圈圈点点!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美观!除此之外,随地吐痰还容易传染疾病,严重威胁周围人的健康!

    关于“禁止随地吐痰”,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感到陌生,小时候学校老师就给我们讲过文明礼节。然而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我们却发现,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不是没有防范措施,像“严禁随地吐痰”的牌子随处可见;路边每个不远就会设有垃圾桶;对于明知故犯者,只要你敢吐,时不时就会突然冒出一带着红袖标的老太太(现在好像改城管了)来向你伸出手说道:“罚款五块”。这些形形色色的事物成了街边一景,但是结果怎么样呢?不少人从此不再那样做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屡教不改。

    有人说了:“这是因为惩罚力度不够!你抓住一个吐痰的,罚他个底儿掉!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话说得不是没有依据!你像新加坡,被称作“花园之都”,其环境整洁世界公认。它们能有这样的成就,与其对待类似的违章现行严惩不贷有很大关系,我听说情节严重的还会当众施以“鞭刑”(道听途说,如有出入见谅!有兴趣的可以实地考察,验明真伪,本人概不负责)。但是这种做法适合我们吗?新加坡面积647.5平方公里,人口将近四百万左右,相对来说分布集中,方便管理,文化也较为统一。而我们国家呢?光北京每年人口就能增长五、六十万!老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仅人多,而且文化层次差距较大,你非要“严惩不贷”一刀切,弄不好了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我们也曾经有过相关规定,说是对此类事件的罚款额度由原来的五块涨到两百(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个数,但当初的确是涨到过这么多钱),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随地吐痰不是文明行为!”这个道理连小孩子都懂!可为什么还有人要去做呢?简单地说,没有认识到它的严重性!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有不少同学吸烟。有一次几个人聚在一起打扑克,其中一个抽完烟,可能是因为嘴里的焦油让他觉得不舒服,就低下头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液。旁边人见状说话了:“大哥!你要吐痰也别在屋里吐啊!旁边不是有水房吗?”这大哥却若无其事地说:“没事!不是痰!挺好玩儿的”挺好玩儿?我当时就无语了!这个事情说明什么?许多人只是觉得这样好玩儿(就像《泰坦尼克号》里朝大海里吐唾沫的杰克和罗斯),大多数人则把它当做了一种习惯,并不觉得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

    要想改变“认识”这种玩意儿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我们目前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尽管任重道远,并不是说没有改变的可能!记得当初听政法大学的曲新久教授讲课的时候,他曾经提过一件事:刚见过的时候,国内许多城市的马路边都设有小便池,因为当时大小便问题十分严重。打过50年以后,也就是2000年前后,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人们随地大小便的问题。至于随地吐痰,也许需要不止50年,但我相信终究有一天会实现。至于我们这些人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那就要看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了!你不相信吗?反正我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