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全素斋”

(2011-06-24 20:01:41)
标签:

鸡腿

排骨

香肠

原来都是豆制品

美食

分类: 随心所欲

    16年前,一部香港贺岁片——《满汉全席》(又名《金玉满堂》)热映,影片不仅风趣幽默,那些琳琅满目的各式大菜,让我看得瞠目结舌!其中最让我目瞪口呆的就是片尾主人公们那道超级经典的大菜——“金晶猴脑”!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这个所谓的后脑其实是用豆腐做的!

    那位说了:“你没搞错吧?豆腐能做出猴子脑的味道?”片子里是这么演的!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惊奇”,但这惊奇不是因为对厨艺的感叹,而是认为影片创作者的创意太过天马行空了!用豆腐做出猴子脑的味道,怎么可能呢?当时除了怀疑,再找不出别的什么了!

    直到几年以后,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我国的传统菜肴——全素斋,我才发现:原来电影里那种不可思议的做菜方法是有现实依据的!

 

(以下楷体字部分源自百度百科)

全素斋历史发展
    全素斋创始人刘海泉,14岁起便在清宫膳做事。掌握了宫廷素菜的烹饪技艺,做得一手好素菜。素菜本是从南方发展起来的,所用原料如腐竹、冬笋、鲜菇、玉兰片等等也多产自南方,调料用糖较多,味道亦以甜为主。慈禧太后是北方人,刘海泉就试着南菜北做,除用糖、盐调味外,还加用酱油,使之色重味浓、咸甜适中,同时提高鲜度,增加品种,把素菜做得色、香、味、形皆佳,一次,刘海泉做了一道“异味卷果”,选用果肉、枣泥、山药、蜂蜜、白糖、桂花等原料,用油皮卷好蒸炸,再用蜜渍。上盘后,加青红丝、金糕条,撒上白糖,五颜六色,分外好看。慈禧问是什么菜,太监说叫“御味卷果”,慈禧听了十分高兴地品尝了这道菜。从此,这道菜就成了御膳房的“常备菜”,名称也改作“御味卷果”了。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刘海泉离开御膳房,1904年,他在东安市场内租了一块地方,每天在家中将素菜做好,挑到市场摆摊出售。随着生意逐渐红火,顾客越来越多,顾客都叫起“全素刘”,久而久之,全素刘便出了名。1936年,刘海泉请人写了一块长方横匾,中间是“全素刘”三个大字,两侧是“四远驰名”、“只此一家”八个小字。

  “全素刘”的鼎盛时期是30年代,当时,爱吃素菜的人很多,北京各大寺庙作佛事,信佛人家在寺庙办丧事等都要制办素席。这时的“全素刘”除每天为东安市场照例制作约40斤素菜,在货摊销售外,还应外请,为寺庙做全素席,为信佛人家办丧事去办厨。刘海全家就靠人多,妻子、儿子、孙子全家动手,一天到晚的忙,有的时候白天没干完,就打通宵。但是,从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直至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全素刘”的生意始终萧条,维持门市的状态。1953年,“全素刘”改名“全素斋”,买卖开始兴旺起来。参加公私合营后,全素斋从狭小的东安市场南花园货摊,迁至王府井大街营业,前边门市售货,后边是制作间。全素斋为了扩大经营,使远离王府井大街的人也能吃上美味的素菜,1986午后,他们除在城区设专柜外,还在通县、石景山区都设了全素斋的素菜专柜,生意越作越红火。


全素斋主要特色
  全素刘的素菜保持了清朝宫廷的特色,能够包办“四四到底”的整桌素席。所谓“四四到底”就是四压桌(以甜食干果为主),四冷荤、四炒菜、四大件(鸡、鸭、鱼、肘),共16个菜;还能够做香菇面筋、八宝炒糖菜、栗子鸡、烧肝尖等30多种素菜;以后又创制了辣鸡丁、素烧羊肉、素肠、松仁小肚等不少新品种。满桌的鸡、鸭、鱼、肉,色香形俱佳,令人馋涎欲滴。可举箸品尝却叫人大吃一惊,继而拍手称绝,鲜活的荤菜原来全是素食,只是形似而已。这便是“全素斋”的功夫。

  全素刘的素菜在选料、配方和操作上,都严格按全素斋御膳房的程式办事。主料都由固定的作坊供应,如油皮由顺义一郝姓供应,疙炸由通县一刘姓和朝外吉市口一陈姓供应。用料也极为考究,如香菇,肉厚、色好的用做香菇面筋,小的或碎的用以配菜或作馅。胡萝卜、藕、笋、香菜等鲜菜选好后,必放在窖内保鲜随用随取。素菜除烹调技术外,还要造型好。它多以鸡、鸭、鱼、肘、肚、火腿、肠等荤菜命名,就必须做成这些荤菜的形状。全素刘的素菜能经得起切片,切时不散不乱,保持完好的鸡、鸭、鱼等形状,既好吃,又好看。  解放后,1953年全素刘改名为全素斋。1956年公私合营后,全素斋迁移到王府井大街,还在东直门内北小街建起了八百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日产由原来的几百斤增加到二三千斤,全素斋的素菜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宫廷风味,与其他素菜烹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一般不采用四季的时令蔬菜,而是以面筋、豆制品油皮为主要原料,以香菇、口蘑、玉兰片、木耳、莲子、花生米等为辅料,以桂皮、花椒、大料、茴香为调料制作而成,分卤菜、卷货、炸货三大类。它有北菜下料重,又有南菜鲜甜的口味,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全素斋的技师曾多次被请去为外宾制作素菜。香菇面筋、素什锦多年来的生产经营中赢得了信誉。

 

    尽管我坚信的确有这种用素食品做成荤菜的方法,但是对其能否真的做出荤菜的味道来还是不敢完全相信。我甚至以为,所谓全素斋,也就达到市场里买的那种素什锦水平,头一口有点儿肉味儿,但再吃就只能是豆腐味儿了!直到最近,亲身体验了一把,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全素斋”!

    我们去的是京城最古老的寺院(名字就不说了吧,北京人都知道)附近的一家饭店。一直到酒菜端上桌,我还以为这只是一顿普通的可口大餐!大到鲍鱼、龙虾,小到排骨、鸡块儿,一桌子全是“荤菜”!虽然奇怪怎么很少素菜,但还是毫不怀疑地吃起了大鱼大肉。嗯!味道好极了!大厨的手艺真不赖!这时候,朋友告诉我说:这一桌子“荤菜”全是用豆制品做的!一开始还以为是开玩笑,后来经过朋友的讲解,才相信原来是真的!一直梦想的“全素斋”(后来我知道我们去的不是正宗,但已经做得很棒了),就这样突然地吃到了!这回还是“惊讶”,但和当初看《满汉全席》时候的惊讶完全不一样!这次是对厨师超群的厨艺感到钦佩,更是对我们伟大的饮食文化的不可思议感到自豪!这时候,除了赶紧甩开腮帮子,踮起大槽牙,把桌面的佳肴全部消灭,我已经想不出来自己还能做什么了!

 

    PS:在为这超凡脱俗的厨艺感叹的同时,突然有个疑问:据说这种荤样十足的斋饭时常会提供给出家人。我就奇怪了:出家人都是四大皆空,粗茶淡饭应该能够清修之人的需要!这样注重色香味似乎只有六根不净之人才会在意......好像这样说不太合适,但真的有些疑问!作为一个俗人,我能想到的答案只有一种:即便是清修之人也是人,如果真的断绝了七情六欲,那可能早就成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