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问西安最早的肉夹馍店在哪里,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说是竹笆市的“樊记腊汁肉夹馍”。其实不然,竹笆市的樊记肉夹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之后的产物,西安最早的肉夹馍店是在糖坊街市二院对面的樊家,门头不大,店里墙上挂着樊家肉夹馍创始人戴着瓜皮帽的照片及介绍腊汁肉的来历。后来樊家又搬到了曹家巷西头东北角,生意由樊家的女婿在打理。我去过几次,发现那位戴眼镜的女婿表情木讷,不像个生意人,好像谁都是来白吃肉夹馍似的。
不知什么原因,前两年曹家巷樊家的门头已换成了别的买卖,也许又换了地方,也许是彻底不干了。但不管怎样,老樊家给古城西安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道地方美食。

说完汉民小吃,再来说说一家消失了的回民美食---花家饺子。当然有人会说立新街和西一路不是还有花家饺子吗,怎么能说消失了呢?别急,我说的是鼓楼外八九十年代的那个花家。
鼓楼的门洞现在被封了,前些年那里白天晚上还都有睡觉的乞丐和摆摊的小贩,人和车更是随便通行的。再早些时候,鼓楼外有一个卫生很差的公厕,花家饺子就在公厕的对面,印象中当年饺子馆的隔壁是一家金店和摄影器材店。
后来由于拆迁改造和花家经营者的故去,飘着牛油和碎韭黄的鼓楼花家酸汤水饺留给人们的只能是舌尖上的回忆了。至于现在那些打着花家旗号的饺子馆,基本都是花家亲戚开的了。味道嘛,只能说两个字:还行。
西安还有一家被鲁迅骂过的知名文人梁实秋在《槐园梦忆》里所提到的馆子,就是曾经在菊花园北口的“厚德福”饭庄。那是梁先生追忆夫人当年颠沛流离千辛万苦到了西安后吃了第一顿饱饭的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有幸在原址吃过一次饭,后来搬到文昌门外文艺路东南角(后来由在柏树林干打边炉起家的“粤港澳”接手,08年地震后,粤港澳也借口关张了)我还去过一次。遗憾的是二十年多前它也销声匿迹了,现在唯一能见到的是“厚德福”牌的一次性纸杯。
当然西安能提起的地方还有很多:解放路的聚丰园(从上海迁来的国营川菜馆子)、尚德路的广东雪花酒家(最早个体户经营高档粤菜的地方)、案板街、文艺路的野玫瑰(传奇女人钱老板的发迹处)、南二环海时达、甲鱼城(男人加油站、女人美容院这句广告词还都记得吧)、端履门红楼、大奔楼(当年很实惠很红的个体川菜馆子,后来柯受良飞跃黄河就是在雁塔路的红楼大剧院举办的庆功宴,那天刚出道的韩红还唱了几首歌)、白云章饺子(轰动一时的饺子馅案件使其轰然倒下)、青年路的红火锅(那时海底捞、竹园村的老板估计还在老家刷碗)、北大街的四季春(生意好到需要自己端铜火锅的国营涮肉店)、南门外的海中霸、洒金桥的水晶宫......
这些消失了的店铺有的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有的是因为经营者的原因,但是不论怎样,它们都给我们的味蕾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也许再过很多年人们还会谈起谁家的某一道菜,然后意味深长的开始说:想当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