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卜楞寺到郎木寺

标签:
旅游 |
分类: 祖国山河 |
九色甘南八日游之三
8月22日上午去拉卜楞寺。拉卜楞寺距离夏河县城以西一里,由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我已经到过了一半:塔尔寺、色拉寺和拉卜楞寺),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游客中心前的广场很大,其中一半是停车场,可见这里已经为巨量客流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转经道和转经轮将寺院和外界隔开。
排队检票进入后看到的这些建筑是正在建造的僧舍。
这里才是寺院建筑的集中区。
全寺共有六大经堂,这是最大的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
这是弥勒佛殿的鎏金铜瓦屋顶,俗称“大金瓦寺”。
我们先进入医药学院参观,由于里面禁止拍照,故只能在外面拍拍。
这是释迦牟尼佛殿的馏金铜瓦屋顶,俗称“小金瓦寺”。
寿安寺内供有宗喀巴大师成佛之像狮子吼佛及其他珍品,因此也称为狮子吼佛殿。
这里有许多展品也不让拍照。
只是这间屋内没有人,快速取出相机对着酥油花佛像拍了两张,当然不能使用闪光灯。
时轮学院的鎏金屋顶。
弥勒佛殿的正面。
释迦牟尼佛殿的正面。
远处的贡唐宝塔。
这是参观大经堂的入口。这是1987年重新建造的,原来的建筑在1985年被大火焚毁了。
大经堂的前庭院。大经堂的正院有140根柱子,确实是我到过的藏传佛教经堂中最大的。
游客进入的这个建筑是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
墙上挂着的唐卡。
寺院内部参观结束后,我们在里面再转转。这是高处看下来的僧舍。
僧舍。
离开拉卜楞寺后,我们去桑科草原边缘的一个旅游点去用午餐。因为现在进入了安多藏区。
藏区按卫藏、康巴、安多的划分在元代就已出现了。对三个地区的特征,有“卫藏法区,康巴人区,安多马区”的概括,其义为卫藏是佛法兴盛之地,康巴的人长的高大英俊,而安多是产宝马的地方。这种概括给地域赋予了一种文化的内涵。好在三个藏区我都去过了。
在北面是桑科草原的边缘。
我在这里拍摄了不少小花,收获满满。吃完午餐,汽车穿过桑科草原从夏河机场旁边擦过。我才知道去年到拉萨时经停的夏河机场原来离夏河县城这么远。
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尕海湖。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这里与青海尕海以及德令哈市的尕海盐湖相混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车到尕海湖时天上下起了雨,导游下车去买票,回来告诉我们景区关门了。大家问为什么?导游说在藏区不要问为什么,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于是对游程做了调整,改为明天增加一个景点花湖。于是大家的情绪才平复下来。
导游再作出安排,让司机开门,愿意冒雨隔着铁丝网拍摄的人,可以下车去拍几张。于是我下车去拍了几张。
郎木寺,它不是一个寺庙的名称,而是一个地域名称,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中间有一条大名鼎鼎的白龙江分割。但在实际上,郎木寺又与寺庙挂上了钩。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甘肃导游将它称为郎木寺;而江南的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四川导游也称它为郎木寺。
本来我们到达郎木寺后就要入住酒店休息的,可现在时间还早,导游就把第二天的游程移到当天,马上去游郎木寺(赛赤寺)。
寺院的牌坊大门在山坡上,回看山下是郎木寺镇。
进门第一个建筑是祥和塔。
这是大经堂。
正前方这个是金瓦殿。
正前方的是宗喀巴殿。
大屋顶是大经堂,小屋顶是弥勒殿。
我又爬上了一个高点,由于没有导游讲解,我没有去看看旁边的天葬台。
下山。
这是赛赤寺旁边的建筑,不知是僧舍还是民居。
如果天气好,赛赤寺四周的山势还是很雄伟的。
远处的寺院就是四川境内的格尔底寺。
总的感觉这里的金顶要比拉卜楞寺多,也可能是因为重建的关系,这里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较大,寺庙都经过重建,加一个亮晶晶的金顶不是一个大问题。可是我不能想象十年以后这些屋顶是否还会发出金光。
这里周边还有些大树,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一天的游程结束。
(未完待续)
前一篇:游刘家峡水库看山水石窟
后一篇:从花湖到九曲黄河第一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