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游上海城隍庙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祖国山河 |
小时候在上海被大人带到城隍庙去“白相”是一种被赞赏的感觉。在上幼儿园时曾经被班主任陈老师单独带到城隍庙去“白相”的场景,至今还保留在我的记忆之中。这里讲的城隍庙,其实是豫园,留在我的记忆里的也是假山、池塘和九曲桥。
后来到杭州,在高中期间又被老师带着来过豫园,留下的印象是这里是小刀会起义的指挥部,小刀会和太平天国一样是革命的。
在后来,回到上海工作其间,也去过豫园,但总是跟随别人一起去的。
总之,我去过多次豫园,但从未自己单独去过,更对城隍庙没有一点印象。
这次到上海过年,时间充裕,年初二就带爱人来这里看看。
一到门口看到那么多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一想正是迎财神的日子,这里有财神,心里也就释然了。耐着性子排队而入,自从经历过上海世博会的排队,这些排队都不算什么。
原本跨过马路就可以进去的路程,为了控制人流,非要绕一大圈,并且可以根据人流随时调整队伍设定的长短。
在排队时左右前后观察了一下,绝大多数的都是上海人称之为“乡下人”的外地人,像我们一样到上海来过年的。他们没有固定目标什么烧香、顺九曲桥、购物等,只是玩,那里热闹往那里去。
其实里面过元宵节的彩灯都基本就位,这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当我发现上九曲桥要排2个小时的提示牌后,就想先去城隍庙里看看。一人买了一张10元钱的香花券就进入了真正的城隍庙。
先去看看财神殿。里面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拍到了一张没有脸的照片。中间坐着的是正宗的财神赵公元帅,正对着求财的人们吹胡子瞪眼,告诉他们一定要通过劳动获得财富,在这里扔几个硬币是不能发财的。
闪出财神殿,进入了旁边的月老殿。这是我爱人要去的地方,女儿单身一直是她心中的一个结。
月老殿里供奉着三个神仙。月老管婚姻。
药王管健康。
车神大概管交通安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创造的神仙,这也体现出大众文化的与时俱进。
月老殿对面的是三官殿。
三官殿里供奉着三个神仙是:天官,负责赐福。
水官,负责解厄。
地官,负责赦罪。他们都是道教系统比较早就产生的神仙。
三官殿旁边的是慈航殿。
慈航殿里也供奉着三位神仙。慈航真人,她怀里抱着孩子,就是佛教中的送子观音。
眼母娘娘,掌管人们的眼睛健康。
天妃娘娘,也就是妈祖娘娘,掌管海上安全和商业兴隆。
接下来进入了城隍庙的主殿霍光殿,里面供奉的正神叫霍光。霍光是西汉时期著名大将军霍去病的弟弟,早年在哥哥帐下当官,霍去病去世后,他负责保卫汉武帝,也成了一名大将军。汉武帝去世前下遗诏任命霍光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维持汉朝立有大功。那么这个人怎么会化成神仙,来到上海城隍庙的呢?这就是上海城隍庙的特色,里面的故事大约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孙权的孙子吴王孙皓病入膏肓之际,有天神附身于一位太监对他说,华亭谷东南咸塘,常为风潮所害,非人力能防。建议他在咸塘为霍光建庙,让霍光统部属镇之。孙皓即在华亭立“金山行祠”,供奉霍光石像。自此以后,华亭一带海患平息,民生安乐。后来“金山行祠”迁到了上海城内,于是城隍庙里就有了霍光殿。
霍光两边黑脸的武官叫崔士元,他的职责是“录过”;白脸的文官叫许琮,他的职责是“记善”。
两边各站四名皂隶,他们都有名字,分别叫升钱、房昌、朱明、杨福、王昌、金齐、嘉周、和祥陶。
再走进去是个长殿叫甲子殿,里面供奉着十二生肖诸神共60尊。
走过甲子殿,最后才是城隍殿。里面供奉的城隍老爷叫秦裕伯。大概是因为过年,城隍娘娘也和老爷坐在一起,接受城民们的香火。传说这个秦裕伯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封的。
城隍庙面积不大,但是里面的建筑和神仙塑像都非常精致,人们进入这里后,不但信仰上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必将受到一定的艺术熏陶。
屋脊上的福禄寿三神仙。
游完城隍庙,在警察的疏导下,随着人流就出了豫园东门。已走出大门就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