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食危机曝弱国软肋

(2008-04-29 04:35:12)
标签:

杂谈

分类: 双周

  4月13日海地总理被解职,为亚非拉地区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写下了悲壮的一笔。此前亚洲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非洲的喀麦隆、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和埃及,以及拉美的阿根廷等国,都因粮价飞涨而在国内引发了罢工、骚乱和抗议示威活动。

  据世行统计,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2007年增长超过一倍。过去2个月中,国际大米价格更是猛涨了75%。世行总裁佐利克称,近3年来国际粮价上涨将使百万人受穷,首先是低收入国家的人们,而解决之道,还在于WTO多哈回合谈判所倡导的贸易一体化。

  但弱国习惯于把危机归咎于富国,比如埋怨美国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欧盟拿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然后又吝惜援助弱国粮食;甚至美元贬值引发全球通胀也被弱国挂在口上。实际上,近两年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美欧和澳洲主要产粮区受灾的负面作用更大,而OPEC和非洲国家饮食习惯的变化也不容小觑,两者夹击的直接后果就是全球粮食储备猛降。

  早在今年 2 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就警告称,36个国家今年将面临食物短缺。3月,执掌全球大米价格话语权的泰国大幅提高米价,大米出口排名第二第三的越南、印度则限制大米出口。于是乎,类似1970年代从拉美开始的全球粮食风潮再现,并掀起政治巨浪。                                                       

                                              (谢奕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