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风窗杂谈 |
分类: 双周 |
2月17日,科索沃冲破差不多压抑9年的法律堤坝,径自宣布独立。在是否承认其独立地位的问题上,以美、英、法、德、意等西方大国及其追随者组成的支持阵营,与以西班牙为首的欧盟6国和俄、格、哈、越等国组成的反对阵营争执不下。后一个阵营多是些同病相怜、必须做相似表态的国家或担心大阿尔巴尼亚主义危害地区稳定的巴尔干国家。
作为母国的塞尔维亚表示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决心用和平方式表达对失去科索沃这块塞族文化和精神圣地的愤怒。具体手法有:用法律手段起诉科索沃地方政府总理萨奇,召回带头承认科索沃“共和国”的欧美国家大使,以及由政府资助盛大和平抗议集会等。塞尔维亚“手软”的原因,除了对巴尔干重燃战火的恐惧,还在于超过70%的国民希望早日加入欧盟,塞总统塔迪奇和总理科什图尼察都是识时务者,否则早就采取强硬措施了。
在贝尔格莱德“雷声大、雨点小”的政治讨伐声中,少数意欲通过替其出头换取自身外交利益的大国也开始变得意兴阑珊。而区区200万人的科索沃,也就有底气拒绝陈水扁当局抛来的“承认”绣球,而默默等待北京的未来认可。这也是科索沃对自身独立系“特例”的认知使然,毕竟在成为联合国第193个成员国的漫漫长路上,仅有美国撑腰是不够的。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