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

(2011-01-01 14:52:00)
标签:

史铁生

祭奠

灵魂

生命

意义

价值

淡泊

淡定

文化

分类: 那片白桦林(散文)

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

 

题记:史铁生这样诠释自己的姓名:心血倾注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看它的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去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是的,历史铁一样地生着,而先生您将活在我们心中——此时此刻我是这样想的。 
    对于史铁生的离世,我在“惊悉”与“获悉”中选择了后者,一个平淡的字眼。例如我在微博中这样的遣词:“元旦本来要给自己放假,但是,获悉史铁生先生去世的消息,于是放弃了先前的想法,要为他写点什么,作为对这位我尊敬的作家的祭悼!”显然,在听到噩耗的时候,用“惊悉”会更能表达内心的震动,我却敲打了“获悉”一词。那是我潜意识告诉我的:史铁生的生命随时都有被病魔攫取的危险,他还活着,就是他与疾病顽强斗争的体现;现在他的谢世将是一种生命已经创建不屈的历史的铁的见证!
   大概是在春天的时候,我和博友“北京老骥”在博客评论栏,谈及诗歌,谈及到史铁生也写诗歌,谈及到史铁生因肺内感染住院等。他说史铁生病得很严重。于是我也祝愿史铁生再有一次有战胜病魔缠身的机会,并请骥先生倘可能替我捎话问候之。
    这以后有关史铁生的消息一直是平静的。12月31日,我在博客的“个人中心”里发现“北京老骥”发了一张史铁生的照片,我就有感觉了,“骥先生”往往是在发博文前一定先把照片放到“图片”中,我知道他是要写史铁生了——他总有一天要写史铁生的,因为他和史家熟悉,彼此有来往。“骥先生”是一个严谨的人,他少俗言语,品味高端。从来不夸耀自己与史铁生如何如何的过往,但是,我知道有一天他会把自己的心里话,淋漓地表现的,那就是终将要发生的不幸事件之时。
    在网上和新闻里史铁生辞世的消息被证实了。我是不相信宿命的,但是在史铁生身上却萦绕着这样谜一样事实:2010年12月31日。正如史铁生自己所言:“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个所谓的“节日”降临了,史铁生恰如他追寻的徐志摩所说的一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他的溘然离去,竟然是这样一个日子:2010年12月31日。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啰啰嗦嗦;干干净净的,在岁末的那天,在大多数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轻轻地,悄悄地,安定地,淡然地离去。
    中华族人喜欢盖棺定论,然而,史铁生的人生之路,是边走边书写的,不需费心思去顿挫,在他安静地睡着的时候,添加一个句号就够了——这是怎样凄美的人生啊!
    追思史铁生,于是我去找史铁生对自己的评价:“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梦”, “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追思史铁生,进而我又去找社会对他的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当然,关于史铁生的评价就太多了!
    足矣,足矣,他写书的时代,也是我们读他书的时代;他平易的语言,淡定的情绪,对生活、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诠释了他最健康的作品的厚重和容量!
    我不想写得太多,恐惊扰他那淡定、从容的魂魄。但见史铁生平静地走了,孤独却不寂寞地离去;我们只可认为,他是把轮椅开进了宁静的地坛,在某处看书或想事儿。只见他撅了一个树枝,驱赶那些小昆虫。满园子的树木生长弄出了声响,荒芜的院子并不颓败。残疾的史铁生还很健康,听着雨燕在高歌,蒙受着灿烂阳光的照耀,嗅着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凝聚的全部的情感和蕴藉,在一棵苍黑的古柏下——

 

 2011年12月31日是史铁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置顶去年博文,以此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