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忠伟
《比一比,看谁跳得远》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广,不断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促使现行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的主要内容。
正因为新课程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打破以往传授式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展的主体。本次课我结合八年级学生自身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分层次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蹲踞式跳远技术融入到游戏比赛中学习。借此来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合作探究能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体育与健康课给他们带来的兴奋和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信力,从而有利于今后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跳跃动作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跳远技术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之一,是八年级的学习内容。经常从事练习,能够有效地发展人体速度、下肢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弹跳能力;通过学习也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战胜自我、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获得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蹲踞式跳远教材技术性较强,传统的教法太单调,学生学习一会就会厌烦,而且忽视了它的应用价值。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强调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我在教学中采用学术自定目标,分层次教学,组织学生讨论技术方法与应用;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顽强拼搏精神,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2.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体育与健康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参与意识较强,能够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地意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认识他人。从而能够增强学术的自信力与自尊心的养成,从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新课标标准要求分析
蹲踞式跳远技术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运动技术,符合身体健康领域中发展体能的目标要求,是初中阶段(水平四)的重要学习内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及学习领域目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学会科学练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验成功乐趣,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信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快速助跑与起跳相衔接。
难点: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练习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激励评价法、游戏比赛法、分层次教学法
2.教学组织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预定目标分组,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评价的操作,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全班分成4—5组,在同一块场地进行练习。
3.手段与媒体
在准备活动中,伴着乐曲做热身操;放松活动中伴着歌曲《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做放松。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准备部分】学生集合四列横队,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动作舒展大方,准备活动充分;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方法,学生听教师口令练习,发展上肢力量,提高竞技状态。
【基本部分】(探究学习过程)
是本次课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和小组长的作用,借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调控能力。
练习内容: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自定的预定目标分成4—5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四种练习形式,供学生选择;学生选取练习方式后进行适应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技术,感受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完美结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学生自评学习情况。
其次,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组织讨论:助跑远近、腾空高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分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让学生总结跳远技术动作方法;根据不同场地练习情况体会差异。
最后、教师总结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各组推荐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自我展示、比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施展才艺、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教师简单介绍当前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束部分】
1.伴着歌曲《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优美旋律做意念放松,师生同坐在垫子上,像鱼儿一样在浩瀚的大海中畅游。
2.小结:对在运动中坚持不懈的同学提出表扬,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七.教学评价
1.提问评价法:教学中,教师分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公正的点评。
2.指导评价法:学生在练习中或每组练习结束后及时点评,一边学生能够及时调整。
3.表扬评价法: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