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之行——桓仁与集安

标签:
桓仁集安高句丽旅程 |
分类: 春华秋实 |
高句丽之行——桓仁与集安
很早就想去桓仁和集安了,对于高句丽七百年历史的不解,对于高句丽能引起隋唐两代帝王的围剿,对于如今朝韩因为那段历史和中国的撕扯,对于神秘的山城的神往,一直让我对桓仁和集安抱有渐行渐浓的向往。
就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就这种虽萦绕心头多年却有些各色的兴趣点,总是不好意思邀请亲朋好友的伴驾吧。照例独行,收拾一下行囊,当即出发。
桓仁隶属于本溪市,东北部与吉林省集安、通化县相连,南与丹东宽甸交界,西与本溪接壤,北与新宾毗邻。周边和自身都是满族自治县,可是和想象中的不同,街头巷尾没见到一个满族文字,看来,满族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驰骋历史舞台的民族,终究还是被欲望吞没了。
这是一座非常干净、舒适的小城,章樾公园是小城的精华之处。
光绪三年,始建怀仁县。民国三年,因与山西省怀仁县重名,因古桓州改名桓仁。桓仁是安徽"八卦村"以外的惟一"八卦古城",这座八卦城还与天然太极图相关。桓仁城区位于浑江与哈达河交汇处,从五女山上俯瞰,两条河流依山势在山间婉蜒盘桓,形成天然的太极图形,而桓仁城就在这阴阳鱼的阳极上。章樾是桓仁建制的第一任县令,县城选址、设计也都仰仗于章樾之功劳。
县城建成后,桓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丁兴旺。章樾在《初建怀仁县碑记》中写道:相度形势,览择斯土,两江带环兮,气聚风藏,五柚屏到兮,原蔽形固,城像八卦,以宣八风,门开三光,以立三才。表达了章樾根据山水形势建城初衷,以及以此相融日月星辰,彰显天地人三才的美好愿望。
桓仁的名望,应该是更仰赖于朱蒙。朱蒙史称始祖东明王,在公元前37年于卒本川(桓仁)建立政权卒本夫余。三年后,即公元前34年,在卒本川营建都城纥升骨城。
朱蒙的儿子类利史称琉璃明王南征北讨、东拓西进,于公元前14年即东汉永始三年取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其政权才开始外称呼“高句丽”。
http://s9/mw690/001oWsWVzy7bjJ0AKLea8&690
由于卒本川与夫余国接壤,琉璃明王于公元三年即西汉元始三年将都城迁到国内城,也就是吉林的集安。
集安,也是一个出乎我意料的美丽小城。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
现在的人可能对集安不熟,但是一点不影响集安曾经辉煌的历史。想把集安的历史说清楚,还真是有点复杂,采用简单的办法,用连线的形式梳理一下集安几千年的历史吧。
唐、虞、夏、商:人烟早布;
禹:属齐洲;
舜:属营洲;
公元前300年:燕之辽东郡;
秦:秦辽东郡;
汉初:为不尔县治的不耐城;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归属玄菟县高句丽;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卒本扶余迁都国内城(不耐城),自此,集安成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
东汉后期:集安由下句县改为丸都县;
公元427年,高句丽自国内城迁都平壤,集安为高句丽别都,仍名国内。
唐干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收复集安,668年,高句丽亡。
唐:在今集安改设哥勿州,境内地区设丸都县。
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于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建立"震国"。713年“震国"更名渤海,丸都县归属渤海国。
渤海国:于今集安设正州,正州迁治后建为渌州,渌州迁至临江,集安改为桓都县;
公元918年:民众以西京鸭渌府为中心反抗渤海,建立"定安国",集安仍为桓州。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984年,"定安国"被灭,集安为桓州。
公元1017年:辽建东京道于辽阳。桓州(集安)属东京道辽阳府。
公元1125年,金太祖灭辽,设19路分镇各地,东京路设于辽阳,桓州转归东京路婆速府管辖。
公元1233年:蒙古军灭金,桓州归蒙古所辖。
公元1287年:元在东北置辽阳行中书省,辖7路,桓州属辽阳路东宁府。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桓州归东宁府。
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增设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桓州隶属南迁后的建州卫,为鸭渌江部,渐为女真人的主要居住地区。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新宾老城),集安属建州女真满州部。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定都北京后,在东北设宁古塔、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集安在地域上归吉林将军管辖,军事、行政由盛京将军指挥。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东北东部进行首次封禁。康熙二十年集安被封禁。直至咸丰十年(1860年)解禁。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岫岩东边增设通化、宽甸、怀仁(今桓仁)3县。属奉天省兴京厅,集安地域岭前属桓仁县,岭后属通化县,于集安通沟添置巡检衙门。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怀仁分出辑安县("和安"之意)。县城设鸭绿江北岸通沟口,治所通沟,属奉天省兴京府管辖,将巡检衙门迁往县属外岔沟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知县衙门由通沟口迁入国内城旧址。
1911年:清亡,翌年建立中华民国,实行省、道制,县衙改称公署,辑安定为三等县。
1928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辑安隶属辽宁省东边道。
1929年(民国十八年):废除道制,辑安直属辽宁省。
1965年:国务院批准辑安县更名为集安县。
1988年:设立集安市(县级)。
在集安2200年的历史中,扶余、高句丽、渤海占了一半,这其中,高句丽又占了一半。可见,高句丽这段历史对集安有着多么严重的影响力。
http://s6/mw690/001oWsWVzy7bjHOiGQRe5&690http://s10/mw690/001oWsWVzy7bjHRDVTr4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