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就是从梦中往外跳伞: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

标签:
特朗斯特罗姆 |
分类: 诗歌新闻 |
http://s5/mw690/001oWqsrzy6R6h1YBgwa4&690
28日凌晨,《欧洲时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去世,欧洲其他媒体证实特朗斯特罗姆具体去世时间为当地时间3月27日,离他84岁生日只差不到20天。
《欧洲时报》消息称特氏“曾是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诺奖”官方则认为他的诗作“通过其凝练、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醒来就是从梦中往外跳伞”,这一为人熟知的诗句,出现在特朗斯特罗姆第一部诗集第一首诗的第一行。如今,他不再“跳伞”,留下文学的光芒,永远归于梦中。
“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的人”
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生于瑞典,1956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该校心理学系任职,其本职工作是一名心理医生。23岁时,发表第一部诗集《诗十七首》,被称为“一鸣惊人和绝无仅有的突破”,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西方诗坛亦为之侧目。其后出版包括《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为死者和生者》、《巨大的谜语》等十余部诗集,获得多项国际文学奖项,到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达顶峰。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善于从日常生活着手,以凝练、简短、冷静、深刻的比喻赢得全世界读者。对于写作风格,他认为:“诗人必须敢于放弃用过的风格,敢于割爱、削减。如果必要,可放弃雄辩,做一个诗的禁欲主义者。”
不过,特朗斯特罗姆并不是一个多产诗人,他的写作缓慢而沉潜,至今共发表两百余首诗歌。他有时一年最多写三首诗,有些诗往往要用几年的时间打磨才完成,如《有太阳的风景》,前后耗时7年才最终完成。北岛认为,他“写得很慢”,“但几乎首首都好,那是奇迹”。特氏去世后,有网友在微博上评论他是“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的人”。
1990年,特朗斯特罗姆因中风而导致半身瘫痪,有了语言障碍。即便如此,他没有停止思考和写作。
到中国后,喜欢上喝白酒
1985年4月,特朗斯特罗姆第一次来到中国,对中国印象不错,但同时也对到处人头攒动感到惊讶。他写过一首诗,题为“上海的街”,其中写道:“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读者读着。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2001年,特氏再次访华,此时他已经坐上了轮椅,口齿不清。到中国以后,他喜欢上了中国白酒,但喝到一定程度,就会捂住酒杯,不让人再斟酒。
中国诗人前去看望特朗斯特罗姆者众多,北岛、于坚、王家新、李笠、蓝蓝等都曾有这样的经历。多位诗人视特朗斯特罗姆为“诗人中的诗人”。于坚认为,特氏的诗之于瑞典语,犹如在汉语中出现了唐诗。北岛则强调:“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他多少有点像个隐居的炼金术士。我这样说,并非指他脱离时代,而是指他忠实于自己,忠实于内心沉静的力量——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如何引导强大的动力穿越生与死的黑暗。”
2011年4月,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诗人黄礼孩设立的“诗歌与人·诗人奖”,因行动不便,最后由译者李笠代为受奖。这从侧面说明,其人其诗对中国诗人、诗歌爱好者的影响。在授奖词中,黄礼孩写道:“特朗斯特罗姆与世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契合,他以自身的感受力去沟通、去表达个人的见解,在其宝石般的语言里呈现出诗歌绝对的美。”
五个多月后,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记“我的一生”。想到这几个字,我眼前就出现一道光。细看,是一颗彗星。最亮的一端,头,是童年和成长时代。核心,最密的部分,是童年早期,我们生活最主要的特征在那里已被决定。我试图回忆,试图穿越那里。但在这密集的领域里移动很难,很危险,感觉我在接近死亡。彗星越往后越稀疏——那是那较长的部分,尾巴。它变得越来越稀疏,而且越来越宽。我现在处于彗星尾巴靠后的部分,写这些字的时候我已到了六十岁。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论道
“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
■
1990年8月3日,特朗斯特罗姆和我坐在波罗的海的龙马屋岛上。我采访了他。
问:哪些作家影响过你?
答:很多。其中有艾略特、帕斯捷尔纳克、艾吕雅和瑞典诗人埃克罗夫。
问:你认为诗的特点是什么?
答:凝练。言简则意繁。
问:你的诗是否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我的诗深受音乐语言的影响,也就是形式语言、形式感、发展到高潮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我的诗与绘画接近。我喜欢画画,少年时我就开始画素描。
问:你对风格怎么看?
答:诗人必须敢于放弃用过的风格,敢于割爱、消减。如果必要,可放弃雄辩,做一个诗的禁欲主义者。
问:你的诗,尤其早期的诗,试图消除私人的情感,我的这一感受对不对?
答:写诗时,我感受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逼我展现它。完成一首诗需要很长时间。诗不是表达“瞬息情绪”就完了。更真实的世界是在瞬息消失后的那种持续性和整体性,对立物的结合。
问:有人认为你是一个知识分子诗人?
答:诗是某种来自内心的东西,和梦亲同手足。很难把内心不可分的东西分成哪些是智性哪些不是。我的作品一般回避寻常的理性分析,我想给读者更大的感受自由。
问:诗的本质是什么?
答: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他的诗
自一九七九年三月
李笠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而不是语言
我走入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方展开!
我碰到雪地里麋鹿的蹄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开放与关闭的空间
北岛
一个人用其手套般的职业感觉世界。
他中午休息一会儿,把手套搁在架子上。
它们突然生长,扩展
从内部翳暗整个房子。
翳暗的房子远在春风中。
大赦,低语在小草中蔓延:大赦。
一个男孩拉着斜向天空看不见的线奔跑
他对未来的狂想像比郊区更大的风筝在飞。
往北,从顶峰你能看到无边的松林地毯
云影在那里
一动不动。
不,在飞。
尾曲
李笠
我像一只铁锚在世界的底部拖滑
留住的都不是我所要的
疲惫的愤怒,灼热的退让
刽子手抓起石头,上帝在沙上书写
寂静的房间
月光下,家具站立欲飞
穿过一座没有装备的森林
我慢慢走入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