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选刊》主编陈永林讲座令我四度落泪

标签:
方圆万李李凌陈永林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杨晓敏文化美塑集团 |
分类: 传播备忘 |
http://s1/middle/4c927d3aga6c5dadde780&690
◎方圆万李
本刊讯
陈主编的演说,令人振奋,激人上进,个人经历励志感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他本身就是一部小小说发展史。他还结合自己的小小说名篇,生动地传授了小小说创作切身体会,令与会者醍醐灌顶。他说小小说的灵感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生活、书本、想象力。他主要讲了如何提炼小小说的感人细节、道具的运用和主题先行,强调了小小说的可读性、耐读性、故事性。——引子
第一次落泪……
讲座一开始,陈永林着重讲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如何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中学毕业后贩过蔬菜,拉过人力车,烧过锅炉,开过出租车,当过兵;没有路费曾捡过破烂,还自杀过两次,一次是上吊,一次是跳水,像小说故事一样,他的人生也充满悬念,痛不欲生,欲死不得,极富传奇色彩。他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文学梦想,使他一直坚持写作,再苦再累也不放下手中的笔。为了写小说,天气太热,就把脚浸在水里;蚊子太多,身上就涂满清凉油;被村人取笑,被人误解,被母亲夺了饭碗,因村长儿子屈辱挨打,被拉掉电线不准写作,他还在坚持。贩卖蔬菜半夜起床,洗菜使得手烂成疤;贩卖甘蔗被强买强卖,牙齿被流氓打掉,还得往肚子里吞;驾车不慎自爆火烧而负债4万多元,成了“盲流”露宿广场上过派出所……等等,但这些始终没有摧毁他的文学梦想,直至他实现梦想——成为小小说名家。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潸然泪下;当然也是喜悦的泪,为作者成功而喝彩。
第二次落泪……
当陈永林演讲到《喊魂》时,说是父亲早早病逝,在那种公社年代,为了填饱肚子,母亲不得不常常在天亮之前赶去远在二十里外的县城挑粪回村计工分,由于儿子年幼胆小怕鬼而吓出病来,因此母亲为他喊魂,这个情节农村常常出现,但令人感动的是母亲为了挣工分养家糊口匆忙间发生车祸死亡,而儿子又为母亲喊魂,为此,陈永林前后现场两次声情并茂地模仿了喊魂的声音(书上这样描述的:母亲喊:“林崽,听我的声音跟我过沟过桥到屋里来哟——”“来得哟——”;我喊:“娘,你听我的声音跟我过沟过桥到屋里来哟——” “来得哟——”)——这一次,不知为什么,我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悄悄掉落下来。其实母亲是儿子害死的,因为那时母亲没有钟表,只好靠鸡叫起床,但儿子发现这个规律后将公鸡弄死,害得母亲次日早上耽误了时间,天快亮才醒而迅速爬起赶去城里挑粪遇车祸而死。或许正是这种悲剧,那种时代的苦难和无奈,亲情与现实的冲突,社会的逼迫,将这个伟大的母亲杀死,而儿子和母亲都是受害者,因此在我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令我暗然落泪。
第三、四次落泪……
仍然是陈永林母亲系列微型小说,里面的细节描写,苦难与内心的挣扎,《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中伟大的母爱和《胆小鬼》中兄弟的手足之情。继母曾经因为不能生育而被男人抛弃,当她能生育了,在那种饥饿年代为了保住后夫五个孩子有饭吃而悄悄打掉自己肚里的小孩,且把他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这是最伟大的母爱——当母继出现在亲母的坟边搂住儿子,当儿子挑担粪作为继母的生日礼物而继母掀开他肩膀哭泣时……等等,这些令人感动的细节,我的眼睛潮红,悄然落泪。《胆小鬼》中因为哥哥过分恶作剧吓哭弟弟,被母亲狠狠甩了一巴掌,次日兄弟两个谁也不跟谁说话,弟弟为了吸引哥哥与他说话,问母亲要了一块钱买两包方便面,吃一包留一包故意吃得响响的,还说着真好吃,却又不开口叫他哥哥吃,哥哥流着口水也不开口讨要而独自一人外出捉萤火虫不慎落水身亡,后来讲到弟弟拿着方便面放入棺材叫哥哥吃的情景,还有胆小鬼弟弟来到哥哥坟前睡了一晚却不怕鬼,并将母亲(怕弟弟被哥哥缠上死掉)狠心撒下不让哥哥投胎转世的油菜籽儿一粒粒捡起来的生动描述,也使我的眼眶湿润,再次落泪。
启示:陈永林17岁开始发表小说,20岁以前独自“走江湖”,久经磨难,历程艰辛,一个农村娃终于吃上了皇粮,当上了《微型小说选刊》主编,至今发表小说两千多篇,转载千余篇,出版个人小说集16部,策划主编作品集百余部,成为小小说名家和编辑家。这些经历给人很大启发,证实了苦难也是财富,人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会激发你的潜能去战胜困难,获得成功。陈永林之所以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一是有信念,二是靠坚持,三是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方圆万李http://blog.sina.com.cn/fywl)
【个人介绍】
http://s3/middle/4c927d3ag7713c6b2a352&690
陈永林:微型小说写出大人生
◎撰文/周三爻
http://dadao.net 2010-12-28 17:17:47 来源: 珠江时报
陈永林,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江西都昌,中学毕业后贩过蔬菜,拉过人力车,烧过锅炉,开过出租车,当过兵。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微型小说选刊》副社长。
17岁开始发表小说,已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大家》等全国800余家报刊发表2000余篇小说,800余篇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中篇小说月报》《读者》《作家文摘》等各种报刊转载与收入《新文学大系》《中华20世纪小小说经典》《世界微型小说经典》《微型小说鉴赏词典》等500余种选集、选本。
获中国金麻雀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数十种奖项。有小小说收入《中学语文》《初中语文读本》等教材。部分小说译英文、日文、法文翻译到国外。已出版《白鸽子·黑鸽子》、《上学的路有多远》等十几部小说集。
十多年前,陈永林还只是一个小作者,那时候,他的小小说创作才刚刚开始。而我在南海日报副刊部工作,成天与文学作品打交道,于是,我会经常看到陈永林的稿子,也编发过不少。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个江西小伙子,有一天会以小小说名家的身份,走进南海,踏上“有为讲坛”,与南海的文学作者分享他的创作人生。
A
他把听众讲哭了
那天,从南海各地过来听课的爱好者不多,数十人散落在南海图书馆偌大的报告厅里,空落落的,有点让我这个“南海人”心中颇有歉意。然而,陈永林面对一个空阔的大厅,却讲得声情并茂,充满激情。动情处,竟把不少女听众听哭了,哗哗地淌泪水。
B
把心中的美丽写在纸上
1988年春天,他给《九江日报》“柴桑杯”征文寄去一个小小说,没想到,后来竟发表了,还获了奖!从那时起,他的作家梦真正开始。其实,他那时只想考一个师范,跳出农门,在国家的大锅里幸福地吃饭。可是,中国的校园教育要的是应试高手,而不是文学天才,因为偏科,他最终没考上中师。父母和哥姐都劝他重读再考,毕竟,当老师吃国家粮才是正道,至于作家,那是什么东西?能当饭吃么?
然而,陈永林没有把家人的话听进去。他经常在夜半更深的时候做他的作家梦。作家,多么神气,多么神奇,多么神圣的光环啊!他已经被这个光环罩住了,他出不来了。
只是,无情的退稿信越来越多,父母更从实际出发,劝他去学点手艺,或者跟着他们干农活,过祖传的农家日子。但是,陈永林不,他拒绝接受父母的安排。他不能像他们那样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不是他看不起父母和与父母一样的农民,而是他不服命运。不服这不公的命运!是的,凭什么他也要像父母亲那样,用一辈子去守一种根本不值得守的艰苦生活?凭什么?!
父亲当然不能理解他,一怒之下,把他房间的电灯线扯断了。别为了这个鬼文学,浪费家里的电,电可是要钱的!
当天吃晚饭时,还在气头上的父母也不叫他吃饭,孤独无助的陈永林,坐在无边的黑暗中,无声地哭了……
C
母亲夺走了他的饭碗
因为醉心写小说,陈永林很少下田地干农活,这个坏毛病,长在一个农家子弟身上,无疑是很要命的,母亲气不过,总是骂他懒,没想到这一路骂下来,竟让他在村里以好吃懒做一举成名。他不出门还好,一出家门,背后就有人指指戳戳说这说那。搞得他跟地下工作者似的,只能关紧房门,在自己的房间里,拼命写小说。只是,那该死的退稿,一次次地招来村人的热嘲冷讽,远远看到他,就会阴阳怪气地大声喊他作家,羞得他白天不敢出门。实在太闷,那也只能晚上到田野“放风”。只是,料不到,村里那些丢了猪或鸡的,又都想到他了,说难怪白天见不到他,搞了半天,这家伙白天在家睡觉,晚上出来偷鸡摸狗。村人的指桑骂槐让母亲吃不消了,一气之下把陈永林刚端起的饭碗一把夺走,脆弱的亲情,在现实面前,经历严峻的考验……
陈永林终于明白了,人生在世,不能只为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亲人受伤。他下定决心,先学会生存,再振翅飞翔。
D
他真想死了算了
作家是伟大的,但这个伟大决不是因为作家不干农活,好吃懒做。陈永林已经下定决心了,他要凭自己的劳动,生存得比谁都好。
他开始跟着二哥去钓甲鱼。后来又种药材,炸油饼,开打字店……失败一次又一次,但是,与命运抗争的信念不变。他还去帮工挑砖,1000块砖挑上三楼10元钱。硬撑着挑了几个月,直到老板都看不过眼了,劝他别再挑了……
之后,他还当过菜贩,贩过甘蔗,可是,命中注定,他干不了这些活,屡败屡战的结果,是屡战屡败。面对风平浪静的鄱阳湖,他心里涛翻浪卷……他真想死了算了。
可是,死了就写不成小说了,他不相信,他就不能写出漂亮的小说来。靠写小说改变命运的榜样很多,他一遍遍地温习成功者的经历,他想,他没有理由不成功。
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的生意也有了起色,手里边有了点小钱。有了点钱的他,马上与文学朋友一起,办起了《鄱阳湖》文学报。谁会想到,这个白天卖菜的菜贩子,晚上干的竟是约稿、付印、校对工作……冬天卖菜,满手冻疮,可他心里很暖和,他相信,文学与他同在……
E
天才是这样炼成的
1992年元宵节后,陈永林踏上了南下的汽车。在他的想像中,外面的世界一定有想不到的精彩。没错,很精彩,有霓虹灯,有美女,有无尽的繁华……可是,这些不属于他。属于他的,是找不到工作,住不起店,没钱吃饭……
艰辛的生活体验,让陈永林看明白了,面对强大的物质世界,穷人正在不可挽救地堕落,为了一点点的好处,他们可以欺诈、争斗、互相残杀。他们已经丧失了抗争的勇气和品格。他们只能在节节败退中走向堕落。他们彻底放弃了抵挡和反抗,纷纷缴械投降。他们只能把所有承受的屈辱,所有积聚的愤怒,全都发泄在比自己更可怜的人身上……
他们真的没有本钱去抵挡堕落。他们的世界,就像是一个茫茫沙漠。他们也需要水,需要花和草,可是,没有,除了满眼黄沙,没有水,或者说没有多少水。为了一口水,为了活下去,为了走出沙漠,除了在同类中展开争斗和残杀,他们还能做些什么?
是的,现实的沙漠还在扩大,底层生态还在恶化。穷人被现实逼成了穷人,他们还要被现实逼成堕落的穷人。直到变成一个恶毒的穷人。当这些堕落的穷人变成了恶人,当他们被送上绞架或断头台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更多的穷人在往他们身上吐唾沫,扔垃圾;人们听到的,是正义在歌唱,歌唱法律的公正和尊严。
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让陈永林的作品有了质的飞跃,全国各地的报刊上,他的名字和作品频频出现。
老天有眼,同年,第三次报名参军的他,因为写作的特长,顺利过关。也许,那个收他入伍的军官,做梦都想不到,无意之中,竟“振救”了一个小小说天才。
至今,陈永林发表作品2000多篇,成了世界上发表小小说最多的作家。
点击以下网址,进入陈永林更多更详尽的成长成材成功历程:
陈修琪:2000篇微型小说背后的五味人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3cc30100eu2k.html
陈永林:改变命运的一封信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3cc30100nfxw.html
http://s7/middle/4c927d3aga6c5c74f61e6&690
雪弟:基于屈辱和苦难之上
◎雪弟
在小小说领域,最具传奇的人物莫过于陈永林了。这位原本是彻头彻尾的乡下人,如今已摇身一变为都市中的中产阶级。在这个物质异常发达的年代,靠实业,甚至是炒股一朝暴富的大有人在。但这丝毫不能减弱陈永林身上的传奇性,因为陈永林的“致富神话”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文字,更具体一点说,他是靠一篇篇小小说成就了今天。陈永林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年时间,他在《人民文学》、《大家》、《小说界》等600余家报刊发表了2000多篇小小说,出版了近10本小小说集,几乎囊括了包括“金麻雀奖”在内的所有小小说奖项。肯定会有人问,陈永林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能长久地保持旺盛的创作力?作为小小说作家快速成长的典型,他对广大小小说爱好者有着怎样的意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给以回答。
除了对故事性的高度强调,陈永林在主题内涵上多追求浅显和平白,他好象不太喜欢形而上的东西,生怕它的加入会增加读者理解的难度;在语言上,陈永林多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一些口头用语和象声词特别受到他的宠爱;在情感表现上,陈永林多是直抒胸臆,有时为了多赚取读者的眼泪,甚至不惜采取“煽情”的手段(如《活着》)。这一切使得陈永林的小小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通俗化特征。
这时我们有理由,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
事实上,20年来,陈永林还是写出了数十篇好作品。如《土筐土车》、《寒冬》、《毒不死的狗》、《湖殇》、《喊魂》、《门没上闩》、《鼓殇》、《嫁的理由》、《李大民之死》、《胆小鬼》、《怀念一只叫阿黑的狗》等。另外,历经20年的写作之后,小小说已与陈永林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如果说陈永林以前写小小说,是为了生存;而现在,小小说则成为了陈永林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会为了写出更多更好的小小说而自觉地去努力。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更多有关陈永林微型小说评论的链接如下:
陈永林博客作品研讨1-20: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3cc301017fcu.html
刘海涛:微型小说名家刘国芳、陈永林比较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3cc30100l98h.html
刘海涛:美丑交织与交叉否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3cc30100eu9x.html
李盛欢:毕业论文-文学梦想的拔节生长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3cc30100eu9w.html
石程玲:毕业论文-陈永林微型小说初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3cc30100jb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