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泽后学,术道为尊——写在大康先生九十周年诞辰

(2016-09-20 16:45:40)
标签:

365

书法

文化

艺术

教育

分类: 我的作品

康泽后学  术道为尊                               

     ——写在大康先生九十周年诞辰

http://s14/bmiddle/001oWk3Czy74YBmvZDv4d&690

九十年前,中国辽宁义县诞生了一位古文字学者、艺坛、书坛巨匠。

近三十年前,他携手弟、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五康书画展,轰动了京城!

十七年前,他驾鹤西行,“将隐王城乐晚闲”了,为后世留下了各种著作近120万册,著述等身!

他一生的功业,就是以其深厚的学养,创立了一套全新的艺术体系——康氏艺术学,自成一家!

他的艺术成就,则是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林中再耸一个新的巅峰!

他的宏愿,是华夏文化,日益辉煌!

他的大志,是振兴华夏文明之风!

他的精神,虚心强骨,道充不盈!

他的神韻,偶向云中,方露一鳞!

这就是大康!永远的大康!

一、  大象无形

对于道教中的“先天一炁,混元无极”,“大方无隅,大象无形”,“有意化无意,大象化无形!”和佛教中“实相非相,佛法无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说法与境界,一直以来,都理解不深。近些年来,随着研习大康先生的著述,随着学习大康先生的书艺逐步有了些许认识。比如,一开始我临写大康先生楷书《南通州广教寺法乳堂碑》时,怎么写都找不到感觉,后来干脆不临这碑了,改为临《龙门二十品》《九成宫》《多宝塔》《汉隶七种选临》等等……,待将这些碑帖临写几遍后,再临写《法乳堂碑》就好写多了,原来大康先生的楷书中,融入了魏碑、汉隶、唐楷中的多种笔法,如果不熟谙这些碑帖的书写规律与方法,是写不好《康楷》的。

http://s8/bmiddle/001oWk3Czy74YBsjjTN57&690

大康先生临写的历代经典法书,从《北魏郑羲下碑》《北魏张猛龙碑》《隋龙藏寺碑》《隋墓志三种》《北魏元景造像、李超墓志》《隋苏孝慈墓志》《汉隶七种选临》《唐雁塔圣教序》,到“大康临古法书之九”的《大康学篆》,涵盖了北魏、隋、唐、汉经典楷隶范本碑帖。而一本《大康学篆》全书共1596篆书字,则囊括了图形文字(18字)、甲骨文(117字)、商周金文(27器,636字)、鸟兽篆(5器,38字)、秦篆(5种,303字)、汉唐鼎范铭额篆(10种,118字)、篆书诗稿(8首,200字)、篆书作品(对联2幅、颖拓2幅、诗2首,166字)等历朝历代篆书书体,全书以一篇《学篆琐言》结尾,这篇文章按“篆书字体和笔法的变化”,“篆书与古文字学”,“篆书的笔法”“篆书的审美,馀论”几个层次详细讲述了学习篆书的方法与技巧。像这样朝代跨度大、书体体例全、篆法论述详实的篆书学习范本,是很罕见的。

大康先生的著述,从“康氏古文字考释之一”的《古文字形发微》,到“康氏古文字考释之二”的《古文字学新论》往下历数,有:“康氏古文字杂著之三”的《文字源流浅说》,“康氏古文字杂著之四”的《说文部首铨释》,“康氏古文字杂著之五”的《金文书法精华》,“康氏古文字考释之六”的《古(篆)文部首》,其中有探秘发微的古文字考释专著,亦有揭发古文字演绎规律的著作,还有即有实用价值,又便于金文爱好者临写与提高其欣赏水平的范本。形成了一套康氏古文字学的系列论著。

大康先生的 “学习楷书的基本方法”, “论行草书的传统笔法” ,“学习汉隶的一些体会” ,“学篆琐言”将我国传统的真、草、隶、篆四大书体的学习方法一一剖析,形成一套完整的书法技巧论述。

大康先生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有深刻的内涵,都是一个独立的章节,若将这众多章节按时间、按内容排列起来,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位活生生的古文字学者、艺术巨匠、一代艺术宗师!

http://s5/bmiddle/001oWk3Czy74YF3aQhCd4&690

李其威先生写的《江城子•己卯十年祭康殷先生》:“上下遥艰逐日行,独钟情,业兢精。字里春秋,汇《印典》留恒。书法自然三入木,刀笔落,鬼神惊。  不惧寒贫自苦耕,听鸡鸣,看星平。仕隐浮沉,宠与辱何惊。甘化邓林融物我,归大道,象无形。 ”是对大康先生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与客观评价。

我们纵观大康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成一家的艺术体系——康氏艺术学。大象无形,就是康氏艺术学的真谛!

二、  艺传神韵

大康先生的才艺涉猎范围很广,除了他总结自己的主业古文字研究、古印玺研究、文物、考古、书法理论、篆刻理论研究外,还精于书法、绘画、篆刻、牙雕、漆器、刻石、刻木、刻铜、戏曲、古瓷字画鉴定,以及诗词、诸子、经史等等。在艺术界里人们常说大康先生“分其余技,足了十人”,这足以说明大康先生的才艺广博了。即便是大康先生的“余技”,也异常的精致细微,艺韵悠远。

http://s3/bmiddle/001oWk3Czy74YF6cuTUe2&690

大康先生的作品,每一件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就说雕塑“负重者”,肩负重物,弯腰屈膝,一手扶着肩上重物,一手支撑在右膝上,腿部和臂膀上的肌肉凸起,青筋显露;人虽重物在身,却翘然昂首,目光深邃凝视着前方;给人一种在重压下顽强不屈,为理想而博的坚毅精神!这正是大康先生对自我一生所追求的、所实践的、所付出的、所奉献的真实写照!

http://s3/bmiddle/001oWk3Czy74YF9StiOc2&690

大康先生牙雕作品“摹宋人早春图”,山石突兀、苍松挺劲,地上、山间,一簇簇、一团团的茸茸小草破土而出,预示着春的来临,抒发着作者对“春”的渴望与期冀,这就是这幅作品带给人们的悠远艺韵!

http://s3/bmiddle/001oWk3Czy74YFbAcFAb2&690

大康先生的“双松图”,秀美挺拔,树干曲折回转,显露着它所经历的风雨沧桑,枝叶浓郁向上,层层叠叠,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不屈。款最贴切:“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李白赠韦黄裳诗也,题之以代书绅云尔。戊午初冬,大康补题于京南。”

http://s6/bmiddle/001oWk3Czy74YFhDKT3c5&690

大康先生画的龙活灵活现,我最喜欢。尤其是龙那遨游于太空的自由自在的神态,双目如炬的意志闪念,这那是画儿呀,分明就是一条在苍穹、在天宇、在云雾中遨游的龙!再看那题款:“偶向云中露一鳞”,点出此画的艺韵、禅机。壬辰正月初一,我久久的凝视着大康先生的这幅画儿,心中体味着大康先生的画韵、意趣,即兴写了一首《龙赋》:“云中的龙,遨遊的龙。目光深邃,放眼太空;劲骨強筋,体态充盈;神情平逸,心净无诤;轻搖巨尾,穿雾而行;鳞甲熠熠,催生祥云,曼舒利爪,适时而腾。它的风采,虛心強骨;它的神韵,道充不盈。龙乎,合而成体偶露鳞,散而成章化太虛,翔乎云气播祥瑞,順乎阴阳任遨遊!”

严潮海先生在他写的《读大康先生行书“渔阳突骑邯郸儿……”》里这样评价大康先生的书法:“他的各种书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如龙似凤的舒疾墨宝仅仅不过是他控解中华高古之迷工作的例行记录笔记。”“书法艺术史中倘若没有大康,就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真历史!”为什么这样评价大康先生,他给出了如下答案:“大康,他没有沙场鏖战功勋,他没有显赫的官阶。对他而言,除了疲惫,剩下的只有民族文化的尊严。是他,为当今世界解开了无数光辉下暗藏的命脉血道上的毒刺;是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完美,耗尽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满腔热血;是他,为勘正大宛西风的路线走向,呼出了赖以存在的最后生气。才让我们在今天,得到迄今相对最为完善的文化精粹。”

http://s13/bmiddle/001oWk3Czy74YFjA9FW3c&690

再看严潮海先生对“渔阳突骑邯郸儿”这幅作品的点评:“大康先生这幅直幅行书,初看并无宏篇的显耀,也并无哪家帝王加钤赐封。但在我眼里,他定然是神品无疑。其用笔布墨、走划行迹,无不凝神贯性,文采飞扬,无不空寂灵动、随意肆为。既显有法之无法,更具新奇之倜傥,字字见工而粹,行行随气而翩;悠悠扬扬,稳稳健健;挫骨有声,态势精当;行止顿挫,视若龙游。如此看来,在下虽废话三千,却已不纵深了!是啊,若大康艺术能用我言就轻易表述,大康伟业岂不与我辈一般?”短短几句,即道出了大康先生书法之艺韵真谛!

http://s15/bmiddle/001oWk3Czy74YFlZxmu3e&690

每当我读大康先生“辛亥居寒村释商文字感怀之一”诗时,心中就浮现出一幅画面:夜色中,北风呼号,大雪飘飘,风儿刮着雪花吹打着一间破旧的茅屋,屋中的油灯被钻进的小风吹得摇摆跳动着,灯下,大康先生翻看着资料,研究着古文字奥秘与演变规律,当他解开一个难解之迷时,脸上霍然开朗,兴奋异常,胸中热血沸腾,眼望窗外那咧咧风雪,激情回荡,在坑桌上铺开纸,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北风吹雪撼茅檐,独就青灯悟字禅。犀照黄泉三百丈,神飞太古四千年!先王有道惟诛戮,智士欺人号圣贤;幸是残文传信史,苍生碧血染中原!”

http://s10/bmiddle/001oWk3Czy74YFqKUFX19&690

梁广程先生在《大康先生十五周年祭(五)篆刻艺术家》一文中如是说:“一个杰出的篆刻艺术家必须具备四门功夫:熟练掌握各种刀法,得心应手的运用;熟练书写各种篆字及其变种;尽可能多地收藏古今印谱,精读熟记;丰富的想象力,篆刻出自己特有的印风。大康先生在这四方面都是佼佼者。其篆刻艺术已经达到当代最顶峰水平,然而先生却认为自己的篆刻艺术不是人生事业的要冲,余技而已。”

http://s16/bmiddle/001oWk3Czy74YFskP5J2f&690

大康先生的篆刻,印风高古、出神入化。“大泽龙蛇”一印激荡回转着一种浩然之气,观印则给人一种于浩渺天宇游走的感觉,或是在大洋中时而潜底,时而腾浪的冲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印则激励着我们奋进、拼搏、去经历、体味人世间的五味杂陈,为实现我们的理想而勇往直前!

http://s9/bmiddle/001oWk3Czy74YFtz4CY18&690

大康先生留下的艺术作品,每一幅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每一幅都艺韵悠远,耐人回味流连,我们在品鉴大康先生传世的佳作,“当其诣微时,要知雷霆阬谷”方可“每有会心处,即悟咫尺玄门”了。大康先生以“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之天性,“乘之云气而翔乎阴阳”之志趣,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字一字的识别感悟,尽平生所学,在华发之年辛勤耕耘,用毕生的心血为我们留下了《古文字形发微》《古文字学新论》《文字源统浅说》《印典》……等传世之力作;留下了一批书法、篆刻、绘画、雕塑的传世神品;更留下了大康先生一生“虚心强骨,道冲不盈”的神韵永存在我们的心间。

三、康泽后学

大康先生是一位古文字学者,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诲人不倦,施教育人。他学术思想深邃,艺术精神正大!他为便于中小学学生们学习书法,陆续出版了一些临写的魏、隋、唐、汉法帖范本字帖。字帖后还附上:原碑示例图、基本笔法示意、楷书病笔举例、特殊笔序举例及《学习楷书的基本方法》一文,直观详尽,简明易学。我记得大康先生曾与我讲过:“我们学习古人的东西,要懂得识别,就是要学好的,不要把有毛病的地方也学去。”所以,大康先生临的这些碑帖,都是经过认真遴选,去粗取精,一笔一捺修订了古人书法中缺陷而形成的书帖,供学生们学习。

http://s15/bmiddle/001oWk3Czy74YFwCenA9e&690

大康先生就为给喜欢篆刻的学子们编一部像样的工具书,与夫人任兆凤先生辛勤耕稼近四十载,集古印拓四万余方,编撰了四册《印典》。大康先生为方便后学习修篆文,积几十年研究古文字之心得,发微掲秘,究规结律,编著了《古(篆)文部首》《说文部首銓释》二本介绍篆书结体构字规律的书籍。

http://s2/bmiddle/001oWk3Czy74YFyqV0t31&690

博主“今夜无激情”在他的《神游八载忆大康》博文中介绍:“虽然对于古文字、书法、绘画以及篆刻,我不过是个门外汉,但在古代艺术品的欣赏和鉴定方面,康先生还是让我受益非浅。一块钧窑碎瓷片、一幅院体残镜心,他都可以深入浅出、由材至韵的为我一一讲解,从形态材质到历史背景,精辟而又详尽。携一方古印或一面铜镜请他鉴定,不但辨得真伪、断得年代,还将个中技理毫无保留,悉数道出。师之为良者,不过如此。”

大康先生在编撰《金文书法精华》时,我去先生那儿,大康先生与我讲述了编撰这本书的初衷:“已经有一些年青人喜欢金文了,初学者分不清那些是金文中的经典之作,我就费点事给挑出一些金文精品,编出来,省得他们在学金文时再走弯路了。”这在本书的后记中有详尽的描述:“今天所能见到的古铜器铭文已有数千,字迹善美的也不知凡几,使人目不暇接。然而未必古人皆是,古书皆美,大约周代也有不少低劣的书手,也写、铸出来不少拙劣、荒率的作品,有些又过分的残泐,还有不少铜器,出土以后,又遭俗手剔坏,凡此种种,都不足以作为学书的圭臬。我们只能选择那些书法精妙、字迹清晰的铭文来心追手摹、不能浪费有限时光大走弯路。鉴于以往的我以及别人的苦难历程,我发愿选印一种我认为有实用价值的金文书法范本以便后学。”

http://s5/bmiddle/001oWk3Czy74ZFEcljS64&690

一九九七年底,大康先生出版了《大康书画初辑》挂历,先生手拿着挂历,一点点跟我介绍:“这挂历里登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作品印在书上,太小了,不利于学习、临摹,现在都兴出挂历,我也出一本,这上面的作品就大多了,好临摹。你看这日期我就刻意放在最下面一行,占地方也不大,过了这年份,将日期裁去,就是一本大的作品集,长期有效。”

再有,我在《永存的神韵》一文中曾介绍大康先生说:“你们不要以为我的学生都是能经常来看我的,我有很多学生,只是通信往来从未谋面,人家孩子不远千里向我求教,一定要把真东西教给他们,千万不能做误人子弟的事。你看在我出的书里,凡有空余的地方,我都放一、二方小印,为什么,现在书价那么高,这些孩子们买一本书不容易,尤其是在偏远的地方,就更不容易了,虽然我的书定价不高,既然人家买了,就希望多得到一些知识,我呢,也就是尽可能多给读者一些东西吧。”果不其然,凡先生著述的每一本著作里,都能见到这些在空白处作为点缀的小印,如:“雷鸣”,“匹夫之美”“小人好义”“拨乱反正”……等等。

http://s8/bmiddle/001oWk3Czy74YFBhDN527&690

以上点点滴滴,彰显出一位学者的为师之道,怎不教人敬仰!只要我们一走进大康先生曾就职的首都师范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康先生题写的校训:“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它不但激励着一届届莘莘学子,也突显出大康先生康泽后学的为师之尊!

四、术道为尊

术(術)从行,术声。行,在甲骨文中指道路。本义是城邑中的道路,也就是城邑中供人们行走的路。故东汉·许慎《说文》释义:“术,邑中道也。”我在这里说的“术”是《广雅》中释义的:“术,法也。”即:技艺、业术、方法、策略之意。

道,《易·系辞》中释义:“一隂一阳之谓道。”又:“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说的“道”是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运动规律和法则。

http://s1/bmiddle/001oWk3Czy74YFEuJ8s30&690

所谓“术道为尊”,就是不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法则和使用正确的方法、业术、策略、技艺都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我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更应该坚守这条铁律,不受其它因素影响。我认为,大康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每一点、每一项都体现着“术道为尊”的理念与原则。

http://s4/bmiddle/001oWk3Czy74YFIZAivc3&690

刘德水先生当年曾问过大康先生:“您临的字,和帖上的不一样啊。”大康先生说,要把帖上字的特征夸大一些。刘德水先生感叹:大康先生在临帖时,是加入了己意的。这就是大康先生的尊古出新。

博主“三惜草堂”在博文《神游三代,梦获千文——怀念康殷先生》中说:康殷先生仔细翻看我带去的印稿,一针见血的指出,书法功底弱和古文字基础匮乏使我学习篆刻先天不足,很难有所成就。我佩服先生的火眼金睛,也被先生的直率搞的有些难堪。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难堪,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有人说篆刻是雕虫小技,其实不然。历史上,十个画家出一个书法家,十个书法家出个篆刻家。想学篆刻,必须得先懂文字起源,就是懂篆法;然后要会写,懂得笔画的行走规律,就是篆法;最后才是运刀为笔,就是刀法。”

http://s3/bmiddle/001oWk3Czy74YFObRLA02&690

记得有一次跟大康先生聊起了书法,先生戏谑的说:“书法就是‘玩儿’笔画 ‘道儿’,你把笔玩儿溜了,把道道画明白了,就练出来了。”说着说着,先生起身铺上张纸,拿起笔蘸饱了墨,写了一个金文的“奔”字,我看先生写字真是一种享受,那笔在先生手中,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拐弯时轻轻一顿一捻,那纸上的“道儿”就出现了很有力感的效果。一字之中,不管是一笔一画,都劲道十足,那笔无论是一起一落,都章法有度。先生边写边说:“你看成这奔字,象跑着的人,底下有一个‘止’是走,‘止’古文里是人足,奔下面有三个‘止’,表示奔跑的激烈、快速之意。你若是了解了这些字的演变规律,对你写好字是有帮助的。”回味着大康先生的这些教诲,脑海中方悟出先生所书汉隶对联“离合张驰是学罔极,阴阳復载其道弥深”之深意。

http://s10/bmiddle/001oWk3Czy74YFRKQ6R39&690

大康先生所尊之“道”,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振兴与发展、光大!这也是他一生所努力、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志向所在!这从大康先生作品的字里行间,得以充分的体现。象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集张公方表颂字联“棠树谷乡分丽景,诗坛文苑载民声。”和集金文联“风和海晏年丰,花好月圆人寿。”象激励学子奋进的楷书联“乳兽含牙苍鹰垂翅,飞鸿起雪翥雉成霞。”和集三国六朝人语楷书联“弯弓拓弦作霹雳响,扬桴挝鼓有金石声。”与集金文五言联“蛟龙惊鼓角,鹰隼出风尘。”象有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甲骨文联“农桑戎岁为商史,兽艺巫渔见夏风。”集峄山碑联“史献万数刻辞为远,威动四极流泽如斯。”等等……

http://s12/bmiddle/001oWk3Czy74YFV37MT4b&690

一九九七年是牛年。秋天,我去大康先生家请先生惠赐我一幅关于文化发展的墨宝(我当时在一个文化交流中心就职),先生很仔细地把这事儿记在了本子上。过了些时日,我去看望大康先生,他虽然身体状况很不好,还在坚持着整理着书稿。一会儿,他让师母把写好的墨宝拿了出来,我一看震惊了,大康先生把我们想说的心里话用短短的十六个字全都概括了:“华夏文化,精深流长,欣逢盛世,日益辉煌!”我想这十六个字中蕴含着大康先生一生的追求与期冀,这也是大康先生心中所深藏的至尊大道!为此,大康先生“北风吹雪撼茅檐,独就青灯悟字禅。”为此,大康先生“些须做得功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为此,大康先生 “神游三代窥真史,梦获千文扰圣坛。”

http://s14/bmiddle/001oWk3Czy74YFWFDUV9d&690

二○○九年,又是一个牛年,适逢我们伟大祖国的甲子之寿诞。大康先生的这幅真迹在中央党校9月初举办的“廉政文化建设书画展”中展出,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注。我们师兄弟们委托佟岩林师兄将大康先生这幅作品刻制成金匾敬献给了中南海,作为我们庆祝祖国寿辰的贺礼。我也将大康先生的这幅真迹捐献给了中央党校。我想这更能弘扬大康精神,使更多的人归入繁荣民族文化的大道!

http://s6/bmiddle/001oWk3Czy74YFYyU4J95&690

……

康默如先生说:“大康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贡献,是我们全民族的,有些乃至是全世界的。”

师兄弟们说:“宣扬大康先生严谨的治学方法和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发扬和传承大康先生艺术精髓,是我们这些门生弟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http://s12/bmiddle/001oWk3Czy74YG2zkSf3b&690

我们都盼望着大康先生能再回来!

大康回来!大康回来!

我们向着大地喊:大康回来~~

我们向着山川喊:大康回来~~

我们向着江河湖海喊:大康回来~~

我们向着浩瀚苍穹喊:大康回来~~

我们希望大康回来!我们盼望着大康回来!

我们翘首以待的渴望着大康回来!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奋斗,学习大康艺术,弘扬大康精神,“大康”就能回来!

因为,大康先生已经在世上、在艺林、在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大康艺术的不朽丰碑:大象无形,艺传神韵,康泽后学,术道为尊!

 

                             翠微自在叟

                          2016919日于心斋

大康简介:大康(名康殷)(1926——1999)汉族,祖籍河北乐亭。著名古文字学家、画家、书法篆刻家。1926年生于辽宁义县。幼承家学、酷爱美术、书法、古篆等,十余岁崭露头角,曾入吉林师大攻西画,解放后,从事文物工作。曾任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印社社长,秦文学会副会长等职。

五康书画展简介: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至十七日,大康(殷)、康雍、康宁、康庄、康默如一家两代之“五康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东大厅展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