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不经意的浅笑
不经意的浅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09
  • 关注人气:2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孩子有安全感吗?

(2008-06-15 10:18:41)
标签:

孩子

安全感

育儿

分类: 教育教学

 

你的孩子有安全感吗?

 

    你的孩子有安全感吗?

    问这个问题,你也许感到很好笑:小小的年纪,什么责任都不用负,什么事情也不同操心,在家有父母亲人的呵护,在校有老师同学的关爱,有什么安全不安全的感觉呢?

    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很可能就犯错误了:你很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孩子面对一个以成人为主导的世界,他们属于需要真心关爱、细心体贴的弱势群体,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更需要大人呵护的是孩子的内心。现实却是大多数大人只关注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很少与孩子真正平等、全身心地认真交流。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存在以下几种错误做法,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危及他们的安全感:

    一.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

    中国是有着长久而顽固的尊长专制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前者在后者面前享有不可争议的权威地位和主裁地位,虽然经过时代变迁、整体文明程度的进步,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这一思想的影响并未消除,还是在较大的范围内普遍地存在着。具体的变现为不把孩子当“人”看,只把孩子视为“孩子”,甚至仅仅视为“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大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规划设计,小到对一事一物的认知和情感倾向,都已成人的观点、判断为准则,强加给孩子,顺则颔首,逆则怒叱,慢慢地使孩子缺失了独立判断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以师长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自我的成长成为了大人的“复制”,而不是独立自我的“新建”。

    二.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惯,不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上述是成人对待孩子的思想问题,在这一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成人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惯,不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要么简单否定,要么嘲笑讥讽。

    例1:一个小女孩在与爸爸下楼梯的时候,叮嘱爸爸要带上雨伞,因为她说她闻到了雨的味道,而被爸爸斥之为无稽之谈;

    例2:一个孩子为马戏团里大象的痛苦生活而伤心,当他把这样的感受说给自己的父母时,如果父母哈哈大笑,然后告诉孩子:“小傻瓜,马戏团的大象都是这样的,要不我们去看什么啊?”;

    例3:一个孩子在自己生日的时候,想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家庆祝,结果遭到了家长的迅速而坚决地拒绝:“小小的孩子,过什么生日啊!别养成这些坏习惯!”

    这样糟糕的交流,不但会挫伤孩子求真求善的美好心愿,而且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也许从此他会很少向父母敞开心扉。

    三.不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

    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血脉和种族的延续,他们与我们当然有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不过,不容忽视的是他们更是与我们成人有着诸多显著差异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去了解和把握。可是现实中,很少有成人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简单认为他们只是小孩子,谈不上什么心灵不心灵的,只要吃好穿好学习好就够了,一提到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要与孩子谈心就认为是很可笑的事情。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是他们对待孩子内心世界的现状和心态。却不知,在我们眼中的包装垃圾,也许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漂亮玩具;在我们眼中应该丢掉的一条死金鱼,也许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好朋友要放到小盒子里隆重安葬;在我们眼中虚假的童话故事和人物,也许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真实而重要的存在······我们对他们的兴趣爱好一无所知却妄加评判,我们对他们的感受心情知之甚少却简单嘲笑。而他们对我们又是那样的天然认可,当这样的两个心灵世界形成交集的时候,受到伤害的往往是谁呢?

    四.对待孩子简单粗暴、武断专横。

    由于有以上错误的思想和糟糕的情况,成人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就可想而知了,想想我们自己,想想我们的周围,你也许会不寒而栗的。

    我们就是这样为孩子营造心灵环境的,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你仔细地想想你与孩子的交往,认真地问问自己:“我的孩子有安全感吗?”也许这是你会有不同的答案了。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使我们的孩子心灵触角如胆小的蜗牛,刚刚探出一点点,就被我们成人的简单粗暴的对待吓了回去,他们的心灵得不到舒展,人格得不到尊重,心声没有人倾听,那么他们会有内心的安全感吗?

    孩子一旦安全感缺失,就表现为自卑、胆怯、投机、迎合,就容易形成怯懦和虚伪的心理性格,进而影响他平时的表现和一生的发展。而他平时不好的表现,又反过来与我们对他们的期待形成落差,我们很可能就更粗暴地对待他,用恶毒的语言去指责他,这样一来麻烦就更大了,恶性循环会毁了孩子的未来和大人的希望。同时,本应该最为亲近的亲子关系,就在我们与他们这样不对称的交往中,逐渐隔膜起来,疏远起来,紧张起来,整个家庭很少有舒心的笑声和亲昵的温情,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你的孩子有安全感吗?

 

    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和重复的演出呢?简单说,从思想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大人”来尊重地对待,从行为上要用实际行动走近孩子的实际生活,要用真诚关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耐心、爱心、细心和平常心呵护孩子的心灵。枯燥的说教也许令您昏昏欲睡,那就以上面所说的三个例子为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做:

    例1:“是吗?你能闻到雨的味道,我就不能,真奇妙!”然后,你和女儿一起去拿起一把雨伞。

    例2:“嗯,你现在一定很伤心吧?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有点为大象难过了。”

    例3:“孩子,首先祝你生日快乐!你的主意不错,这么重要的日子是应该与好朋友一起度过的。不过你打算怎么具体安排这个聚会呢?不打算邀请你生命中更重要的人物吗?(提醒他懂得向父母感恩)也许过一个简洁和环保的生日更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端午节随思
后一篇:父亲节的礼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