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处处有中餐

(2007-04-11 00:33:16)
分类: 生活周刊专栏
自从一个个龙的传人象一串串大闸蟹一样传到澳大利亚这个遥远的国度以后,"SWEET AND SOUR PORK"和"OYSTER BEEF"就默默地来到了澳大利亚人民的餐桌上.

好多年过去了后,纵使这种"甜甜酸酸的猪肉"和"生蚝一样的牛肉"还在一些不思进去的中餐厅大肆流行.但是更重要的信息是越来越多在街上行走的黄种人的脸上都写着"我们不想吃春卷了"这样的字,而还有部分聪明灵敏的白种人们更象当年的陈胜吴广一样振臂一呼说:来只鲍鱼切片涮火锅!

来自群众们声音震惊了正在油锅前炸春卷的中餐厅老板,他们于是放下手里的春卷,开动起他们由于常年需要锻炼偷税漏税而变得非常灵活的脑筋,一个个新款菜肴就这样被策划出来
说新款,其实也不新了.无非就是跟上中国的脚步.中国人民吃麻辣锅,澳洲人民就开火锅城,中国人民吃香辣蟹,我们的青蟹就和葱姜离了婚,另娶了小辣椒.

仅仅这些牙慧也足可以使我们欣喜若狂,每个周末奔波在各个区的中国餐馆里,我们的胃突然尊贵起来,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毛虷"这样高难度的东西也出现在餐桌上的时候,我们才真正露出欣慰的笑容.

但是让我们笑得更开心的不是中餐厅的食物,而是他们的菜谱.最喷血的一次是在某个火锅店,老板将"油面筋"翻译成"OLI SOFT BALL".

好奇害死猫,可是好奇帮了餐厅老板,于是在一个个老外的桌子上都多了这么一盆"油油又软软的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