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中都镇田背村云霄阁

(2012-08-03 17:46:27)
标签:

杂谈

    位于中都镇田背村口一河道边,周边巨树相拥,碧水环绕,石桥虹卧,古宅比邻,环境清幽,是上杭县境内目前保存最好的、年代最久远古建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列为上杭县文物保护单位。
云霄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属外斜内正建筑结构。游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察该楼,楼均向相反方向倾斜,四百多年来无人能解其中之奥秘。云霄阁于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系土木结构,呈迭式塔形,共七层,高二十多米。底层分前后两座:前堂为夫人宫,门前有联“黄鹤归来带得松花香丈室,白云飞去放开明月照禅心”。后堂为仙师殿,供奉仙师菩萨,有联“佛地有尘风自扫,禅寺无锁月常关”。第二层为观音殿,奉观音佛像,有联“紫金山清源山不如此处神灵救灾更快,禅林寺义合寺总是共个菩萨求福在诚”。第三层为玄天帝殿,第四层为北帝祖师殿,第五层天后圣母殿,第六层为魁星点斗殿,第七层为钟鼓。
  云霄阁第一、二层为生土建筑,墙厚二尺,三层开始为圆柱顶立,木板为屏,开花板有五彩花纹,檐头八角翘鳖,葫芦屋顶,有木梯直通各层。
  相传建筑此阁时,有师徒俩,手艺高超。乡民择两地让他们比试手艺,一在田背村由徒弟承建,一在邻近的仙村村由师傅承建。同时开建,同时竣工。师傅建的阁高耸直立,徒弟建的却有点倾斜。据说徒弟为显示其工艺超人,有意少放了一个尖。所以如今人们观看云霄阁时,东看西斜,西看东斜,左看右斜,右看左斜,成为一大奇观。加上近来发现,位于二楼的一个鼓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用马皮做的鼓竞长出了密密的长毛,此事在央视走近科学栏目中播出,成为云霄阁之又一大奇观。二零零九年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http://s6/middle/4c90dc22gc65970408335&690

中国式的比萨斜塔——上杭中都云霄阁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属于外斜内正的建筑结构,共七层,下三层泥木结构,呈四方形。第三层起转八角形,全用木头架设,檩椽交错,结构精致,顶棚、窗棂、神龛上,分别绘有龙凤图案,刻有花鸟浮雕,整座塔占地近400平方米,塔身高20米左右。近五百年来,历经风雨,岿然不动。    第三层外墙壁上的“云霄阁”三个大字,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老到,极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其劲利清健,笔道沉雄,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之精品。这三个字是谁书写的?没人得知。
       据说,是当时的一位无名氏所书。这个庞大建筑完工了,本土乡绅一致同意取名为“云霄阁”。
       那由谁来书写阁名呢?当地乡绅边吃边议。当地善书者不少,但上得台面的却没有一个。这时,大厨老刘献计:“我邻居刘宏阁书法很好,但脾气很怪,人家请他写字根本请不来。只是他要写时,别人也拦不住。”乡绅们也听说过刘宏阁大名,听大厨一说,以为有理。遂决定让刘宏阁书写阁名。那怎么对付刘的怪脾气?大厨压低声音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那天,为云霄阁题写阁名的晚宴即将开席,大厅里一片热闹气氛。厨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刘宏阁也在应邀之列,他受到邀请,心情很好,早早抵达,准备享受晚宴美餐。天不早了,晚宴人员已经到齐,可主持人就是不开席。刘宏阁有个“慌吃”的毛病,大凡有吃的,他都要马上到嘴,不这样,他就难受。见主持人还不宣布开席,刘宏阁很是难受,闻着美味佳肴的香气,更是忍不住,他问:“怎么还不开席?”主持人告诉他,还要等书写阁名的人。又等了一会,刘宏阁忍不住了又问:“他怎么还不来?那么大的架子!”主持人不动声色。又等了一会,刘宏阁真急了,说:“写两个字那么大的架子,我来写算了!”
       主持人见刘宏阁这样说,便叫人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文房四宝,说:“请刘先生留下墨宝!”刘宏阁此时不好下台,只得拿起笔,饱蘸墨水,铺开宣纸,一挥而就,“云霄阁”三个大字,跃然纸上。
       与会者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一会,宴会开始了,人们尽欢而散。
       原来,这就是大厨的妙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