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八九十年代重建的紫帽凌霄塔,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紫帽山的独特风景,但过去人们对它的始建年代及其来龙去脉却所知甚少。
在《泉州府志》里,有提及紫帽山右峰绝顶上的凌霄塔,为明代知县钱木便造,康熙五年七月时,泉州 发生雷震,凌霄塔崩塌。至于后来的几度重建,志书中没有记载。1981年,泉州文史学者在塔边发现了“里人庄文进”的石刻,始知凌霄塔曾于乾隆丙午年重 建,庄文进是来自台湾的进士,祖籍晋江,及第后被派往福建任职,任过泉州府教授等。
其实,早在人们通过文物普查了解真相之前,古人蔡永蒹已经捷足先登。林少川在浏览《西山杂志》时,找到了先贤留下的历史答案:凌霄塔是隋开皇九年所造,它是大陆居民前往开发台湾的灯塔航标。
《西山杂志》载:“紫帽山界于晋南接壤也,其山脉乃由南邑大乌石山而来,连绵十余里焉,有十二峰 之胜,峰状若纱帽,常盖紫云,故曰紫帽山也。紫帽山与清源山对峙,因此泉南之人称曰对山,与葵山、罗裳、清源合称晋邑四大名山矣。”手抄本上又介绍说:金 粟洞古刹在左峰之山阴,肇建于南朝。文中同时提到了金粟洞的来历,以及山中一些著名的景观。
书中特别指出,凌霄塔系隋开皇九年造,初为九级,是用以开发夷州(台湾)远航之灯号,宋绍兴年间重修为7级,清乾隆年间又重修,是东石的林氏、邱氏、许氏、陈氏、李氏五户人家共同修建的。
泉州市九三学社“三山”旅游资源考察队在紫帽山补陀岩新发现一处记载明代嘉靖年间重建凌霄塔及纪游内容的摩崖石刻。该段文字镌刻于紫帽山右峰凌霄塔下补陀岩一悬崖上。因岁月久远,风化严重,部分字迹已漫漶不清,但细辨之犹可卒读。全文计七行,108字,作行楷,撰记者为明晋江县令钱?。其中上半部分记载了明代凌霄塔重建时间及建造者:“嘉靖庚寅,朋山留子志淑与其弟榕峰子志及建石塔,已为文峰,钱子实与议焉。”嘉靖庚寅即公元1530年;留子志淑即留志淑(“子”为尊称,下同),字克全,号朋山,晋江福全人,宋丞相留正裔孙。明弘治18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重建凌霄塔时年50岁。《泉州府志·列传》有传;榕峰子志及即留志及,留志淑弟,榕峰为其号;钱子即钱?,字世材,号立斋,浙江山阴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晋江知县,政绩显著,十年迁户部主事。《泉州府志·名宦》有传。上述文字表明了如下事实:凌霄塔建(应为重建,始建乃南宋间)于是1530年;建造者为留志淑兄弟;时为地方父母官的钱?亦参与其事。
崖刻后半部分,则以简洁优雅的笔触,记述了钱?与泉郡缙绅蔡佑、黄瓒、黄鳌等人于凌霄塔重建翌年结伴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辛卯(1531年)春……登塔而游,则见江山布置,造物有方,峰笔中奇,紫云护秀,泉南文物,精神其百倍矣。”读来使人如履紫峰胜境。查道光《晋江县志·山川志》载:“(紫帽山)右峰绝顶有凌霄塔,明知县钱?造。”与崖刻内容明显相左,当以崖刻所记为准。因此,崖刻的发现,订正了《晋江县志》记载的舛错,颇具历史与文物价值。
http://s3/middle/4c90dc22gc62d070948a2&690
http://s13/middle/4c90dc22gc62d0765fb6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