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阿育王塔

标签:
杂谈 |
塔顶上的雕刻就是传说中的少林功夫。
泉州开元寺阿育王塔顶的石刻,反映了少林功夫,是南派武术的一个依据。早年,我国武术名家万籁声居住于福州时,曾派他的徒弟洪正福前来泉州,寻觅少林寺踪迹。上个世纪70年代,多人一同协助洪正福走访民间,曾来到这塔下观看石刻。
其中一幅图上,有二人伏拜,另一人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状,这一图描绘的可能就是释迦牟尼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还有“叠罗汉”,“睡罗汉”,“力拔山兮气盖世”,“拉弓射箭”等图。
泉州武术协会副主席徐清辉说,图案中一僧人一手握拳高举,一手下压,似乎在练伏虎功,属于“外功”。边上另一僧人似是师者,在一边观看指导,相映成趣。 少林寺五祖拳手的动作多,但也有二三十种腿法。这和习俗有关,战船上,不大可能过多运用旋风腿之类的功夫。
是否系少林石刻存在争议
宋代石刻,扑朔迷离,究竟是不是反映少林功夫呢?泉州各界有不同的看法。
开元寺内黄玉山先生认为,这不是少林功夫石刻,而仅仅是佛家故事,塔盖四周芭蕉形的角翅上,雕刻着释迦牟尼身为太子时在皇宫中生活游戏的种种景象。
他举一例子为证,其中一图是三只鹿,而佛家故事中,释迦牟尼当时就是乘着三只鹿所拉的车出城的,看尽人生百态后起了出家的念头。
著有《五祖拳》等书籍的泉州周民先生则表示,这些石刻虽然不一定就是少林功夫石刻,但是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在宋代时候,泉州尚武成风。
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认为,这些武僧练武的石刻同泉州少林寺有着莫大的关联。这些石刻反映了古代习武的风气,僧人习武是少林寺独有的风格,而开元寺与少林寺在古代同为泉州的佛教大禅林,因此两者在佛教文化上肯定有着诸多交流,所以在开元寺的石塔上反映有少林武僧习武的雕刻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充分说明泉州南少林功夫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蔚然成风。
泉州市考古队长陈鹏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宋元时这种塔曾盛极一时,但至今存世不多。这两座宋塔造型酷似藏经宝匣,故还得名“宝箧印经塔”,亦名“阿育王塔”,通高各五米多,形制相同,塔比著名的泉州东西塔由砖塔改建为石塔的时间还早了近百年。
塔盖各有四个蕉叶形“角翅”,每一“角翅”计有八幅图像,一左一右共有32幅图案。因为绘的是光头武僧、街头杂耍以及民间习武的图案,形象逼真,虎虎生威,一招一式均反映出宋代泉州武风之盛。这是反映“泉南处处少林风”的重要石刻。
http://s10/middle/4c90dc22gc617fd189819&690
http://s7/middle/4c90dc22gc617fd5241e6&690
http://s3/middle/4c90dc22gc617fd8464e2&690
http://s1/middle/4c90dc22gc617fdbe55c0&690
http://s12/middle/4c90dc22gc617fdf6737b&690
http://s4/middle/4c90dc22gc617fe36fe93&690
http://s5/middle/4c90dc22g7a3599741054&690
http://s6/middle/4c90dc22gc617fef2da35&690
http://s14/middle/4c90dc22gc618002cd85d&690
http://s1/middle/4c90dc22g7a3599b3bea0&690
http://s3/middle/4c90dc22gfbcf00ff0ac2&690
http://s7/middle/4c90dc22gc61801eadf86&690
http://s13/middle/4c90dc22gc618022a39dc&690
http://s1/middle/4c90dc22gc618025a3d10&690
http://s12/middle/4c90dc22gc6180284e5cb&690
http://s13/middle/4c90dc22gc61802f3cd0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