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首位登陆LPGA的国内选手。不得不提起叶莉英,2004年,叶莉英在资格赛决赛轮以高于标准杆5杆的总成绩排第42位,在替补席上排第12位,从而可以凭借“半卡”参加LPGA巡回赛部分赛事。
前几天,广州十八岁小将冯珊珊,成为叶莉英之后国内第二位登陆LPGA的选手,而且是国内首位获得LPGA参赛全卡的中国内地女子球员。真是可喜可贺。相信这一消息会给一直喜欢中国高尔夫的球迷带来多少的欣慰,怎么说这都印记着国人高尔夫的发展。
今年这一年,国内女子高尔夫选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先是张娜的四夺日巡赛冠军,再到现在冯珊珊勇夺2008年LPGA的参赛全卡。我想,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位选手的勤恳和努力,以及一个团队兢兢业业的付出。有句歌词说的好,你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真心祝福他们!
振奋归振奋,但快乐过后我们还必须警醒。我们国内高尔夫选手的水平跟国外的选手还有多大距离,我们还有多长的路需要走?远的不说,就看看我们的邻国,韩国。说他们的选手在LPGA赛场上称霸一点也不为过,韩国新秀朴珍在周日打出69杆之后,完胜2008年的资格考试。她90洞的总成绩是与资格赛历史上最低总杆记录持平,另外两位韩国球员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这样,资格赛的前三甲都被韩国球员分割了。相信2008年冲击LPGA的“韩”流相对2007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应该就是明摆着的差距,当我们还在为取得资格而欣喜若狂的同时,别人就已经在冷静地思考如何才能获得冠军,如何才能在未来的赛场上称雄。或许这也应该算是一个不小不大的差距。
另一个问题,小将冯珊珊是在美国苦练了几乎一年才取得全卡。作一个假设,如果冯珊珊在国内训练,在国内打比赛,然后直接去考LPGA,这样的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可能这又涉及到一个环境的问题,怎么样的一个竞争环境才适合我们选手的发展呢?在国内小环境里称雄还是到国外接受更加系统科学的训练比较好呢?我们鼓励在家里把孩子培养好然后再让他出去跟别人斗,还是让他在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中一边受伤一边成长好呢?值得思考。但这些都是因人而异!也并不是全部往外跑就好!
如果把首次登陆LPGA的叶莉英比喻成国内登录NBA第一人王治郅,我真希望冯珊珊的登陆就像姚明登录NBA一样,也能在女子高球最高殿堂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每当有国人在世界最高的赛场上奋斗时,我们作为普通球迷也会随之而振奋!
或许用不可多久,当国人觉得考取LPGA是理所当然的时候,我相信这就是我们高尔夫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祝福冯珊珊!祝福我们的高尔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