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起哄的一代”青年艺术家葛潇

(2017-10-16 19:22: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行踪

“起哄的一代”青年艺术家葛潇

曹喜蛙私属艺术对话系列之一

文:曹喜蛙

在起哄美的意义上,当代艺术有了新的美的概念,到了新的起哄的精神,中国的当代艺术才对世界艺术有了自己的时代贡献。在新的当代艺术发展中,有了一种互联网时代才有的只有起哄美才能概括的热门现象,只有互联网时代才可能称呼这是一种美,这是这个时代类似前沿科学在材料上更不同密度的美,这是一种美的概念领域的扩张、拓展、延展,这是美的质的飞跃。青年一代艺术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或许稚嫩的摸索着起哄者。

——(摘录) 曹喜蛙

​ 

曹喜蛙:很高兴您参加私属艺术的实验活动。我们能聊聊你的艺术生活和艺术创作吗?

葛 潇:谢谢,很高兴参加这么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对我来说生活就是生活,艺术就是艺术,本来就是两码事的东西根本就没多大联系,只能说生活是创作灵感的发源地,艺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与脉络,生活也有它自身的不可预见性;对我而言,艺术是理性的,生活是感性的,因而我比较反感那些说生活既是艺术,艺术即是生活的说法。我的艺术创作道路也不是那么平坦,我属于低产量作者,这对一个从事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不过我倒是没有抱希望成为什么大艺术家,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的悠闲的日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有必要的时候需要动手做一做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


 

曹喜蛙:您的本名是什么或者说身份证上的名字是什么?有哪几个笔名,有什么署名习惯?

葛 潇:本名葛潇,身份证上亦如是。笔名嘛,我自称自己文铎,这是我的干姐姐给我取的名字我挺喜欢的,署名一向都用实名。

曹喜蛙:你正式的艺术创作是始于什么年龄?还记得你第一件最满意的作品吗?

葛 潇:真正的艺术创作应该始于20岁吧,那时候整天在学校补当代艺术这一块,就是想试试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做作品,失败过好多回,但也没有就此放弃。记得第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应该是2012年做的装置《思·忆》吧。

曹喜蛙:你参加过全国性的美术展览吗?我说的是所谓的美协组织的美展?

葛 潇:没有呢,体制内的展览我没有什么兴趣,我喜欢自由,不喜欢约束。如果连想做什么样的作品的自由都没有,那就算做出来了我也感觉那个东西不是我的。

曹喜蛙:你的宗教倾向是什么,具体对哪个宗教比较亲近,亲近到什么程度?

葛 潇:没有更倾向哪个的说法吧,我就像个看热闹的,每个宗教都去领教领教,也不上心,就是取其精华就行了。我个人而言的还是比较推崇中国的道教,因为道教修身养性又不失自由嘛。

曹喜蛙:有哪些正规媒体给你做过宣传吗?有没有出版过正规的作品集?是自费吗?

葛 潇:有一些吧。正规的作品集倒是没有出版过,因为我产量低嘛,不过也不要紧,只要活下去,就有的是机会哈哈。

曹喜蛙:你参加过艺术拍卖活动吗?效果如何?

葛 潇:没有,因为我的作品都装置居多,价格也不好定。

曹喜蛙:你现在是专业创作,靠艺术谋生,还是还有其他谋生手段?还是家里人有赞助,还是有藏家或企业赞助?一年的收入大概是多少,这几年有什么变化?

葛 潇:我没有专业搞创作,因为还是迫于生计,父母年龄大了也不允许我再继续浪下去;饭都吃不上了也没有心思做创作了,就是这么个残忍的现实问题,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属于活在现实主义里的浪漫主义者,一边苟且的活着,一边也继续在思考着人生。谋生有很多手段啊,做能力之内能做的事都可以谋生,对我来说都是可以的,但是前提是别让自己累着,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年收入这个没有具体数额,不过总的趋势应该是越来越多。

曹喜蛙:你最欣赏的艺术家是谁?你的艺术创作、理念、技巧,具体跟哪个老师学的?大学、中专还是什么培训班?除了亲身传授你艺术理念、技巧的老师,哪些名家对你有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通过理论书还是作品集?

葛 潇:最欣赏的艺术家有很多,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巴洛克时期的贝尔尼尼;印象派的莫奈、梵高;以及以后的杜尚、达利、布德尔;当代的蔡国强、杰夫昆斯、理查德塞拉、克里斯托和克劳德夫妇等等太多了。创作理念应该是学不来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吧,大学时期鼓励我创作的老师倒是有,比如谢彬老师、唐勇老师对我的帮助比较大。

曹喜蛙:你主要通过哪些艺术载体、媒介进行创作?哪个为主哪个为辅?今后还有什么打算?你对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介、新观念和传统的媒介、门类都是怎么看的?

葛 潇:这些我倒是没有给自己限制,尽量发掘一些有趣的事和物为我所用。今后的事说不准,不过倒是希望一生都有艺术陪伴,生活是不可预见的,我也定义不了自己的人生,冥冥之中自由安排,尽情的享受生活享受快乐就是了。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介、新观念是很好的,但是我认为一昧的机械性的创新实际上也并非是艺术史发展所要的吧,从古至今伟大的艺术家们也并非是在材料或科技上的革新才名垂青史的。

曹喜蛙:你能用很少的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的艺术成就、艺术理念、创作技巧、媒介材料等特别之处吗?能说说您不同时期的几幅代表作吗?

葛 潇:我觉得自己还是个菜鸟,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什么理念,更谈不上创新,无非只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罢了;像是一场旅行,旅途中总不希望错过什么似的。2012年的《思·忆》这件作品应该是属于对当下文化的反思吧。2014年的毕业创作《柒·“柒”》是失恋的日子里做的,通过这件作品来缅怀那已逝去的爱情。2015年的《红—“蜂窝煤”》是驻留计划时对当地工厂发展史的一种追忆。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互联网哲学家及诗人,起哄哲学及美学创始人,曾任多家媒体总编、主编,被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誉为中国第二代当代艺术教父。先后发稿过《起哄艺术简史》、《中国行为艺术起哄简史》、《当代艺术收藏的价值判断》、《互联网哲学与当代艺术的起哄美学》、《中国当代艺术的神山与诸神降临的前夜》等大量美术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