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凌家滩密码》

(2012-05-10 16:57:48)
标签:

转载

分类: 和明星去旅行
凌家滩少女凌空而来

 
[转载]《凌家滩密码》

《5600年前凌家滩少女像》     服饰研究和复原设计:北服孙葛怡宏   



滔滔长江从唐古拉山的万顷雪山丘壑里奔腾出来,流经大别山和黄山山麓后,一马平川地途径了凌家滩的一角,向东海而去。




[转载]《凌家滩密码》

岁月,已经把凌家滩因为长江潮流的冲击,而远离了长江主河道,那片曾经的王国,现在就乘下一个滩涂。而现在的我们,也就只能够从新树的碑刻上,才可以知道,那片深隐着古代城市文明和灿烂文化光辉的古老国度或者城邦。




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更不知道去了哪里的史前文明城邦。




5600年前,在我们的历史知识记忆里,那个时代的人们还是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和生活工具的时代,而凌家滩人,却已经能够把一块纽扣大的玉片,打造雕刻成一种目前看来,已经具备完美艺术价值的装饰品或者祭祀品,甚至,能够在一片一指厚的玉片上,打穿一个比头发丝还小一半的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定会觉得是天方夜谭。而那个时代,最硬的也就是玉石,硬度是6以上的,而要把玉石打穿,难道还有比这更硬的工具?




从每一个出土文物的零星信息里,我们研读到的,是一种惊奇的5600年前的灿烂文明。




一个玉石圆雕的人体上,我们看到,手腕上佩戴着7个手镯样的圈,这分明是那个时代里最经典的服饰造型装饰,想象着,那时的凌家滩先民,两个手腕上都戴好玉镯,颈部戴好了雕刻精美的挂饰,还有耳环装饰,还有脚环等等。单从这个小小的玉人,我们可以看到前的先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观。




因为长江下游本身土地湿润,很难像山西内蒙或者中原地区那样,能够把青铜器等保存得完好无损,大部分器物都还原成了泥土。而只留下了玉石,这样一种万世不灭的东西,能够向我们传递,来自远古的声音。




事实证明,那个时期的地球的其他地区,还在刀耕火种的时候,在这个凌家滩,已经具有了高度的城市雏形,以及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和可能会很完善的思想体系和天神崇拜。




高达三丈多的祭坛,应该是这个城邦的中心,从目前仅仅不到5%的遗址发掘的情况看,这个城池非常庞大,应该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城市架构,或许已经有了皇权统治。背靠的是万顷太湖山森林,面对的是滔滔的古长江。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凌家滩人早已经有了很完善的风水学理论。

    而特别令人惊叹的,是一对出图的龙凤玉配,是真正意义上的龙凤文化的鼻祖。想象着,一个凌家滩少女手里拿着一个雕刻精美的玉凤,一个凌家滩少男,手里也拿着一个精美的龙形玉配,与相爱的少女,把两个玉佩用一个凹凸的接口对接起来,成为一个半弧形的玉佩,应该就是当时最原始的婚姻形式。

似乎,我们穿过那片迷雾,看到远古的先民,一个庞大的部落,从一个神秘的地方,或许是蒙古高原,或许是喜马拉雅山麓,沿着长江岸,来到了土地肥沃的长江下游,看到这样的一个山水圣地,于是就安营扎寨下来,周边的良田万顷,和北部的崇山峻岭,养育着我们的凌家滩先民。巨大的祭坛,足够2000人同时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然而,这批人类精英先民的突然消失,并且,没有在我们的如何史料中留下半点踪影,应该和长江改道或者大洪水有关系。可能,后来这一片土地变成了泽国,所以有了后来的太湖山。有史料记载的太湖山,确实曾经是面对着一片汪洋。

    轻抚着村头老槐树斑驳的树干,望着倒在春苗地里的巨石阵残块,细读着凌家滩的每个情节,包括村叟挂着铜烟壶的憨厚微笑,我刻意在寻觅和叩问,那个隐藏了5600年的开启密码。

我特别痴迷于这样的一种神秘文化,因为,只有这样的一种文化探究,才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去随着历史的长河,去穿越和体验那种先民文化的光辉。更能够让我去浮想联翩的是,通过对点滴文化信息的研读,似乎,我的对面,薄雾里,一对凌家滩的少男女,正穿戴着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种时尚潮流的衣饰,微笑着向我走来,来告诉我,那个时代的故事。



[转载]《凌家滩密码》












[转载]《凌家滩密码》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文化旅游度假区旅游策划心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